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不其山》
《不其山》全文
清 / 顾炎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荒山书院有人耕,不记山名与县名。

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郑康成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黄巾(huáng jīn)的意思:指反抗统治者、进行起义或暴动的人群。

康成(kāng ché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状态或健康状况非常好。

可能(kě néng)的意思:有可能发生或存在的事物

满天(mǎn tiān)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得像漫天飞舞一样。

书院(shū yuàn)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学校或教育机构。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名为《不其山》。诗中描绘了一幅荒山书院的景象,隐喻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首句“荒山书院有人耕”,以“荒山”和“书院”的对比,展现了在乱世之中,知识与学问的坚守与传承。接着,“不记山名与县名”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环境的荒凉与偏远,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郑康成。”这里引用了“黄巾”这一历史典故,象征着当时社会的动乱与混乱。黄巾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而“郑康成”则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大师,以传授儒家经典著称。通过这个问题,作者表达了对在动荡时代中,是否还能保持学术传承和精神追求的深思。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在动荡时期对知识与学问坚守的信念。通过对比荒山与书院,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洞察,以及对知识力量的坚信。

作者介绍
顾炎武

顾炎武
朝代:清   字:忠清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生辰:1613.7.15-1682.2.15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猜你喜欢

天衣怀禅师碑赞

稽首归依无上尊,清净圆满千亿化。

三身俱现立法祖,一法不立即如来。

示现有渐缘慈悲,慈悲本不为佛祖。

佛祖不立无归依,所以三身开后觉。

寥寥千古古佛远,堂堂此身即古佛。

众生不昧本来心,此是古佛行住处。

(0)

春日杂兴·其五

去岁春风上苑行,烂窥红紫厌平生。

而今眼底无姚魏,浪蕊浮花懒问名。

(0)

玉女花·其二

国艳虽殊情太少,蛾眉不画双瞳瞭。

新就明河洗面来,更佩明珠踏瑶草。

不用朱鸾与紫霞,玉麒麟驾白云车。

君看面上都无邪,更看身上都无瑕。

越王国女金可邀,卓王孙女琴可招。

更有秦王家弄玉,嫁人只被爱吹箫。

(0)

城南归值大风雪

一夜大雪风喧豗,未明跨马城南回。

四方迷惑共一色,挥鞭欲进还徘徊。

旧时崖谷不复见,纵有直道令人猜。

低头抢朔风,两眼不敢开。

时时偷看问南北,但见白羽之箭纷纷来。

既以脂粉傅我面,又以珠玉缀我腮。

天公似怜我貌古,巧意装点使莫偕。

欲令学此儿女态,免使埋没随灰埃。

据鞍照水失旧恶,容质洁白如婴孩。

虽然外饰得暂好,自觉面目如刀裁。

又不知胸中肝胆挂铁石,安能柔软随良媒。

世人饰诈我尚笑,今乃复见天公乖。

应时降雪故大好,慎勿改易吾形骸。

(0)

神宗皇帝挽辞五首·其三

经始开三殿,晨昏奉二宫。

承颜专致乐,教孝遂移风。

访对朝曦昃,程书夜漏终。

艰难思稼穑,意在纪元中。

(0)

中春登楼二首·其二

古今通塞莫咨嗟,谩把霜髯敌岁华。

失手已惭蛇有足,用心休为鼠无牙。

九天云净方怜月,一夜风高便厌花。

独倚郡楼人不会,钓舟春浪接平沙。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