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沧溟(cāng míng)的意思:沧溟指大海的广袤无垠,也用来比喻宽广无边的事物。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高揭(gāo jiē)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志向远大、胸怀宽广。
韩子(hán zǐ)的意思:指一个人为了迎合上级或权贵,不顾原则、道义,甚至背离自己的本心而做出违背良知的事情。
何意(hé yì)的意思:表示询问对方的意图或用意。
庙貌(miào mào)的意思:指外表装饰华丽,但内在却空虚无物的现象。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人情(rén qíng)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涕泪(tì lèi)的意思:眼泪流下
文翁(wén wēng)的意思:指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的人。
萧飒(xiāo sà)的意思:形容人的风采或气质潇洒自如,不拘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潮州滨海地区的深沉思考与感慨。首联“地远沧溟北,天高揭岭东”以辽阔的地理背景开篇,暗示潮州地理位置的偏远与独特,仿佛置身于大海的尽头,天空之巅,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孤悬一隅的意境。
颔联“共言歌召父,何意失文翁”转而提及历史人物,召父与文翁分别代表了古代潮州的两位贤臣,他们的事迹与教化被人们传颂。然而,“何意失文翁”一句则暗含了对当前潮州文化传承与教育状况的担忧,似乎在说,曾经的辉煌与教化精神已有所失落。
颈联“庙貌烽烟后,人情涕泪中”进一步描绘了潮州在历经战乱之后的社会面貌。庙宇与烽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痕迹,人情中的“涕泪”则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哀伤。
尾联“犹馀韩子木,萧飒起秋风”以“韩子木”作为象征,可能指的是韩愈,他曾在潮州为官并留下深刻影响。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希望与期待,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有如韩愈这样的先贤精神激励着后人,如同秋风中摇曳的树木,虽萧瑟却坚韧不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潮州的自然景观、历史人物与社会变迁,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既有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有对现实挑战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