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豹孙宅赏芍药花》
《豹孙宅赏芍药花》全文
明 / 张元凯   形式: 五言律诗

芍药夭艳,丛开绕翠帷

差堪西子,真不愧南威

映斝光生玉,侵衣色尽绯。

彩云看不散,迟日共流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愧(bù kuì)的意思:表示符合预期,不辜负期望或名声。

彩云(cǎi yún)的意思:多彩的云朵,形容景色美丽壮观。

差堪(chà kān)的意思:勉强能够达到某种程度

迟日(c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很晚了。

翠帷(cuì wéi)的意思:指美丽的窗帘或帐幕。

光生(guāng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根基、没有根本、没有根据。

南威(nán wēi)的意思:指南方的威势,南方的威严。

芍药(sháo yào)的意思:指人的美貌或事物的美丽,也可形容某人的才情或某事物的优美。

西子(xī zǐ)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夭艳(yāo yàn)的意思:指色彩鲜艳,美丽动人。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豹孙宅赏芍药花》描绘了芍药花的美丽动人。"芍药何夭艳"一句直接赞美了芍药花朵的鲜艳夺目,"丛开绕翠帷"则展现出花丛簇拥的景象,如同绿色帷幕上的彩色绣锦。诗人将芍药比作古代美女西子和南威,强调其美貌与气质的非凡。"映斝光生玉"描绘了花朵在酒杯上映照出如玉般的光泽,"侵衣色尽绯"则写出了花瓣颜色深浅交织,仿佛浸染了整个衣裳。最后两句"彩云看不散,迟日共流辉"运用了比喻,说芍药花的色彩犹如彩云般持久不散,与温暖的阳光一同流转,增添了诗意的氛围。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芍药花的艳丽和生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叹。

作者介绍

张元凯
朝代:明

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猜你喜欢

送万耕道帅琼管

黎山千仞摩苍穹,颛颛独在大海中。

自从汉武置两郡,黎人始与南州通。

历历更革不胜计,唐设五筦如容邕。

皇朝声教久渐被,事体全有中华风。

生黎中居不可近,熟黎百洞蟠疆封。

或从徐闻向南望,一粟不见波吞空。

灵神致祷如响答,征帆饱挂轻飞鸿。

晓行不计几多里,彼岸往往夕阳舂。

流求大食更天表,舶交海上俱朝宗。

势须至此少休息,乘风径集番禺东。

不然舶政不可为,两地虽远休戚同。

古今事变无定论,难信捐之与扬雄。

四州隅分各置守,琼台帅阃尤尊崇。

高牙大纛拥方伯,鼓吹振响惊蛟龙。

汉家威名两伏波,卢丁以来几宗工。

卫公精爽尚如生,妙语况有玉局翁。

史君吏事素高了,明若古镜摩青铜。

叱驭行行不作难,平生惟仗信与忠。

布宣王灵万里外,益使向化来蛮賨。

第惟遐方习疏慢,政化要当率以躬。

雾中能见越王石,自然心服令易从。

顽犷未率宜以渐,勿示骇政先含容。

平平之策用定远,下下之考书阳公。

吏民生长固安土,尚当摩抚如童蒙。

属僚宦游岂得已,士多失职悲途穷。

名分卑尊不可紊,更念何处不相逢。

官事既了与无间,可使知气俱冲融。

乡闾惜别情所钟,临岐为倾琥珀浓。

手遮西日念远去,欲留奈何鼓逢逢。

愿君稳度三合溜,早归入侍明光宫。

(0)

次韵五诗·其三秋凉有感

公看鱼跃与鸢飞,鹤胫虽长断则悲。

世事不容人苦较,秋风自有叶先知。

青奴难免交新绝,素扇宁须手自持。

宋玉赋篇终未达,不如老子笑成诗。

(0)

次韵十绝·其九染须

染须欲学少年时,笑杀当年荣启期。

公道世间惟此耳,年来犹幸不相欺。

(0)

临江仙.画屏春

罗帐画屏新梦悄,绿窗慵起香残。

重帘生怕倚阑干。春风吹玉水,春雪满灵山。

梁燕未来归雁动,海棠才带红酣。

酒愁花恨霎时间。烟云催薄暮,丝雨湿轻寒。

(0)

贺新郎·其二咏水仙

睡起帘栊静。启金铺、春帏半捲,宝香烟冷。

门外落花风不定,糁糁乱红堆径。

谁唤做、春愁如病。

零乱云鬟慵梳掠,傍菱花、羞对孤鸾影。

情易感,恨难醒。沙边柳外当时景。

记分携、离筵乍阕,去帆初整。

尽举棹歌和泪听,云淡水寒烟暝。

空怆望、楼高天迥。

犹未归来何处也,日长时、不念人孤冷。

书谩写,雁谁倩。

(0)

南柯子/南歌子·其二广德道中遇重午

野杏遝枝熟,戎葵抱叶开。村村箫鼓画船回。

客里不知时节、又相催。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

去年今日共传杯。应捻榴花独立、望归来。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