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原非佛,论诗却见心。
吾亦惟求静,支筇盍远寻。
此诗《寄衍独庵斯道》由元末明初诗人王行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修与诗学的深刻联系,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蒲团功向熟,那许业缘侵”,以“蒲团”象征禅修之地,暗示修行者已将功夫练至炉火纯青,不被世俗杂务所扰。这里的“业缘”则指修行过程中的各种因缘,诗人强调在修行中不应让这些外在因素干扰内心的平静。
颔联“悟道原非佛,论诗却见心”,揭示了悟道并非仅限于佛教教义,而是在于内心深处的理解与感悟。同时,诗人也指出,诗歌创作是窥探人心的窗口,通过文字可以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颈联“钵香红稻米,屋老绿萝岑”,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气息的画面。香烟缭绕的钵中盛着红润的稻米,老屋旁绿萝攀爬,生机盎然。这一联不仅展现了生活的质朴与和谐,也暗喻了诗人追求的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态度。
尾联“吾亦惟求静,支筇盍远寻”,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愿意远离尘嚣,寻找心灵净土的决心。这里的“支筇”意为拄着拐杖行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寻求精神解脱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修、诗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和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与追求,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