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寒上树,鸭寒下水。
休瞌睡,上是天兮下是地。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法泰所作的《颂古四十四首》中的第四十三首。诗中以日常生活中的鸡和鸭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某种困境或心境。"鸡寒上树,鸭寒下水",暗示着在困境中坚守原则,即使环境艰难,也要坚守自己的立场。"三百馀会不能宣"可能指的是长时间的沉默或者无法表达,这里的"会"可以理解为机会或心意难以传达。"九年面壁徒瞌睡"则进一步强调了长时间的静默和无所作为,甚至陷入困倦的状态。
然而,诗人在最后发出警醒:“休瞌睡,上是天兮下是地”,意在催促自己或他人从沉睡中醒来,认识到生活的严肃和责任,无论处境如何,都要保持清醒,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使命。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常有的顿悟与超越的主题。
失意穷边去,孤城值晚春。
黑山霞不赤,白日鬼随人。
角咽胡风紧,沙昏碛月新。
明时至公在,回首莫因循。
群盗方为梗,分符奏未宁。
黄巾攻郡邑,白梃掠生灵。
尘土周畿暗,疮痍汝水腥。
一凶虽剪灭,数县尚凋零。
理必资宽猛,谋须藉典刑。
与能才物论,慎选忽天庭。
官品尊台秩,山河拥福星。
虎知应去境,牛在肯全形。
旧政穷人瘼,新衔展武经。
关防秋草白,城壁晚峰青。
破胆期来复,迷魂想待醒。
鲁山行县后,聊为奠惟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