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紫阁隐者》
《寄紫阁隐者》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积翠藏一叟,常思未得游。

不知在岩下,为复峰头

苔上枯藤笐,泉淋破石楼

伊余何事不学此翁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学(bù xué)的意思:不愿意学习或不肯学习。

峰头(fēng tóu)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比喻事物的高处或巅峰状态。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积翠(jī cuì)的意思:指树木茂盛,绿叶丛生。

枯藤(kū téng)的意思:指人老迈、衰弱无力的状态,也用来比喻事物衰败、没落。

石楼(shí lóu)的意思:指坚固耐用的建筑物或防御设施。

为复(wéi fù)的意思:为了复仇而行动。

伊余(yī yú)的意思:指多余、多出来的,形容超过需要或多余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自然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积翠藏一叟"形象地表达了隐者深居简出,不为世俗所扰的状态,而"常思未得游"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隐逸生活的羡慕与渴望。

"不知在岩下,为复在峰头"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山岩和山峰的不同环境,表现了诗人对于隐居地点选择上的困惑和无所适从,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最佳隐逸之地的探索与思考。

接下来的"苔上枯藤笐,泉淋破石楼"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幽深古朴的山林景象。苔藓覆盖的老藤、破败的石造建筑以及潺潺流淌的泉水,都为这位隐者营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宁静空间。

最后,"伊余更何事,不学此翁休"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极高评价和向往。诗人认为除了追随这位隐者的脚步,自己再无其他所求,这种心境体现出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超脱尘世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深处的感慨,构建了一幅既美丽又宁静的意境,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闻猿

瘦尽腰围不为诗,良辰流落自成衰。

也知客里偏多感,谁料天涯有许悲。

汉塞角残人不寐,渭城歌罢客将离。

故应未抵闻猿恨,况是巫山庙里时。

(0)

秋思六首·其二

一生书剑遍天涯,两岁秋风喜在家。

烂醉日倾无算酒,高眠时听属私蛙。

园林夕照明丹柿,篱落初寒蔓碧花。

便拟挂冠君会否,耳根不复耐喧哗。

(0)

幽居春夜

暮景催人雪鬓双,十年始复反吾邦。

云逢佳月每避舍,酒压闲愁如受降。

三弄笛声初到枕,一枝梅影正横窗。

要知清梦游何许,不钓桐江即锦江。

(0)

苦贫

老作清时版籍民,深耕迨及故山春。

熟思岂是天贫我,妄计还忧鬼笑人。

但使甑中馀麦饭,何妨涧底采荆薪。

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瞿昙问宿因。

(0)

西村暮归

天气清和修禊后,土风淳古结绳前。

村村陂足分秧水,户户门通入郭船。

亭障盗消常息鼓,坊场酒贱不论钱。

行人争看山翁醉,头枕槐根卧道边。

(0)

自规

立志当如塞决河,犀编铁砚未为过。

文难称意古所恨,学不尽才今亦多。

四海交朋常隔阔,一生光景易蹉跎。

耄年尚欲鞭吾后,太息无人为诋诃。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