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霞轻映娇容睡,睡容娇映轻霞媚。
窗袅半篝香,香篝半袅窗。
孤梦忆人无,无人忆梦孤。
这首《菩萨蛮四首(其四)》由清代诗人史承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朦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
首句“媚霞轻映娇容睡”,以“媚霞”与“娇容”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温柔而略带羞涩的氛围。霞光轻柔地洒在沉睡的面容上,仿佛赋予了生命一般,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霞光人格化,使之与人物的情感相融合,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接着,“睡容娇映轻霞媚”一句,是对前一句的回响与深化。轻霞映照着沉睡中的娇颜,娇颜又反射出轻霞的美丽,两者相互辉映,形成了一种微妙的美学关系。这种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的关系,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窗袅半篝香,香篝半袅窗”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半燃的香炉散发出淡淡的香气,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与窗外的景致相呼应。这种细节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流转。
最后,“应教谁唤醒,醒唤谁教应”两句,表达了对梦境与现实之间界限的思考。在这样的梦境中,似乎没有明确的唤醒者与被唤醒者,一切都显得模糊而神秘。这不仅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隐喻,暗示着现实与梦想之间的相互交织与难以分辨。
“孤梦忆人无,无人忆梦孤”则将主题推向了高潮。孤零零的梦境中,或许有人被思念,但又有谁能记得这梦境的存在?这种孤独与遗忘的循环,既是对个人情感状态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情感以及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味。
同云密布。撒梨花、柳絮飞舞。楼台诮似玉。
向红炉暖阁院宇。
深庭广排筵会,听笙歌犹未彻,渐觉轻寒,透帘穿户。
乱飘僧舍,密洒歌楼,酒帘如故。
想樵人、山径迷踪路。料渔人、收纶罢钓归南浦。
路无伴侣。见孤村寂寞,招飐酒旗斜处。
南轩孤雁过,呖呖声声,又无书度。
见腊梅、枝上嫩蕊,两两三三微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