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客 游 蜀 唐 /张 籍 行 尽 青 山 到 益 州 ,锦 城 楼 下 二 江 流 。杜 家 曾 向 此 中 住 ,为 到 浣 花 溪 水 头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城楼(chéng lóu)的意思:指城市的门楼或城墙上的楼阁。
二江(èr jiāng)的意思:指两条江河,常用来比喻两个相互平行或相互竞争的事物。
花溪(huā xī)的意思:指美丽的溪流,也用来形容美好的景色或环境。
浣花(huàn huā)的意思:洗净花朵,比喻精心装饰。
锦城(jǐn chéng)的意思:形容城市美丽繁华,景色壮丽。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水头(shuǐ tóu)的意思:水流的起点,也指事物的源头或起始阶段。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益州(yì zhōu)的意思:指有益于国家或人民的地方。
浣花溪(huàn huā xī)的意思:指美丽的溪流,也比喻美女。
- 注释
- 行:行走。
尽:完,全部。
青山:青翠的山峦。
到:到达。
益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今四川省成都市。
锦城:成都的别称,因丝绸织造业发达而得名。
楼:楼房。
下:下面。
二江:指流经成都的两条主要河流,可能是府南河和金沙江。
杜家:指杜甫的家族。
曾:曾经。
此中:这里。
为:为了。
浣花溪:位于成都市的一条著名溪流,与杜甫故居有关。
水头:溪流的源头。
- 翻译
- 走遍青山直到益州,锦绣城楼下有两条江流。
杜甫曾经在这里居住,直到来到浣花溪的源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诗人站在锦城楼下,看着两江水流奔腾,心中思索着杜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诗中的意境淡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美好山水的向往。
"行尽青山到益州"一句,以简洁的话语勾勒出旅途的终点,益州即今之成都,这里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示,也是文化和历史的交汇处。"锦城楼下二江流"则具体描绘了送别的地理环境,锦城指的是成都市内的锦城湖,而"二江"则可能指岷江与淮江,这些都是当时蜀地的重要水系。
"杜家曾向此中住"一句,则点出了历史的深度,提及了古代名将杜伏威的家族在这里居住过。这种历史的穿插,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厚重,也让整个景象显得更加神秘和悠久。
最后一句"为到浣花溪水头"则透露出诗人送别之行的目的地——浣花溪,这个地方不仅是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处,还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所在。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远去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蜀道艰辛的担忧。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笔触和深沉的历史感,展现了一场别离之旅的画面,是一首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于一身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碧牡丹·步帐摇红绮
步帐摇红绮。
晓月堕,沈烟砌。
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
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
芭蕉寒,雨声碎。
镜华翳。
闲照孤鸾戏。
思量去时容易。
钿盒瑶钗,至今冷落轻弃。
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
几重山,几重水。
泛清苕
绿净无痕,过晓霁清苕,镜里游人。
红柱巧,彩船稳,当筵主、秘馆词臣。
吴娃劝饮韩娥唱,竞艳容、左右皆春。
学为行雨,傍画桨,从教水溅罗裙。
溪烟混月黄昏。
渐楼台上下,火影星分。
飞槛倚,斗牛近,响箫鼓、远破重云、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
衣香拂面,扶醉卸簪花,满袖余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