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脩竹才堪数,竹外苍崖已半颓。
待邀山月三人共,要听松风万壑哀。
坐久篆畦香绕遍,碧消烟缕雪残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钟山悟真庵西竹林间的一次独特体验。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句“水边脩竹才堪数”,描绘了水边稀疏的修长竹子,寥寥几笔勾勒出竹林的静谧与清幽。接着,“竹外苍崖已半颓”则将视线转向远处,苍老的岩石在竹林之外显得破败不堪,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
“我辈自追方外乐,轩窗谁为此间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追求超脱世俗的快乐,仿佛他们找到了一处隐秘的天地,轩窗被特意打开,让这方天地的美景得以展现在眼前。
“待邀山月三人共,要听松风万壑哀。”诗人邀请山中的明月与自己及友人共享这份宁静,同时期待聆听山谷中松风吹过时的哀婉之声,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深邃。
“坐久篆畦香绕遍,碧消烟缕雪残灰。”最后两句描述了长时间静坐后,篆香的香气弥漫四周,碧绿的香烟逐渐消散,留下残存的灰烬。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