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不闻啼鸟声,隔林遥报寺钟鸣。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中冬夜图景。首句“寂寂不闻啼鸟声”以“寂寂”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至极的氛围,接着“不闻啼鸟声”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仿佛连鸟儿的啼鸣都已销声匿迹。次句“隔林遥报寺钟鸣”则在静谧之中引入了一丝生机——远处的寺庙传来悠扬的钟声,打破了先前的寂静,但这种打破并非破坏,反而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第三句“今宵恰好留僧话”将场景聚焦于一个特定的时刻——今夜,诗人与僧人相会,准备共话禅机。这里的“恰好”二字,既表达了时间的巧合,也暗示了这次相遇的难得与珍贵。最后一句“何处空山无月明”则以问句的形式收尾,将读者的目光引向那轮高悬于空山之上的明月。这不仅是对月光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照,月光下的空山,不仅明亮,更是心灵的净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夜山中的静谧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
帘拍风颠,云共雨、商量欲雪。
愁不寐、兽炉灰冷,寸肠千结。
罗带只贪珠泪濞,金钗不整乌云侧。
对菱花、空自敛双蛾,伤离别。心下事,凭谁说。
愁与恨,如山积。被傍人调闻,呢龟成鳖。
塞雁来时空怅望,梅花开后无消息。
恨薄情、拚却与分飞,还重忆。
记梦
夜漏彻三更,梦牛入我屋。
有角断而悬,有足折而缩。
惊觉细思量,谶有何祸福。
兆者事之先,形者心之属。
事既兆于心,梦乃形于腹。
入屋牛有盖,为牢事刑狱。
吾今尚缧囚,其应已桎梏。
体具牢方具,无足牢不足。
不足意无他,示予可脱辐。
去盖只论牛,其义尤可录。
牛足不下垂,得一生可续。
牛角不上横,得某去何速。
一旦忤君心,吾罪当何赎。
生去气横秋,风马不相逐。
下裂舆地图,上应周天宿。
峥嵘挽万钧,其始播百谷。
身虽在笼槛,志不经沟渎。
宁戚不吾歌,丙吉当吾哭。
安得如齐王,过堂怜觳觫。
挽戚虚中
梦里匡庐兴未阑,转头世事已辛酸。
肥家有术疑非药,漉酒从人笑不冠。
雁序向人群已失,凤雏过眼影何单。
不堪回首原头路,一坞松楸生暮寒。
送倪尚书赴召
守节如初未足观,毫釐终始实其艰。
郑公勇却枢衡贵,卫叔羞居荷橐班。
冷暖万端炊饭顷,是非一著弈棋间。
江湖无限孤高客,拭目看公此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