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下》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关 下 唐 /崔 道 融 百 二 山 河 壮 帝 畿 ,关 门 何 事 更 开 迟 。应 从 漏 却 田 文 后 ,每 度 闻 鸡 不 免 疑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二(bǎi èr)的意思:形容非常聪明、机智。
不免(bù miǎn)的意思:难免、不可避免
帝畿(dì jī)的意思:指帝王的领土或疆域。
关门(guān mén)的意思:指关闭门户,拒绝外人进入。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每度(měi dù)的意思:表示每次、每回、每个度过的时间。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闻鸡(wén jī)的意思:指早上听到鸡叫声,表示努力向上,不贪睡懒散。
应从(yìng cóng)的意思:应该从某种角度出发思考或处理问题。
百二山河(bǎi èr shān hé)的意思:形容山河众多,数量庞大。
- 注释
- 百二山河: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江山。
帝畿:指帝王的都城,这里指京城。
关门:指城门。
漏却:遗漏,错过。
田文:战国时期齐国的名臣,以善于谋略著称。
闻鸡:古代成语,指听到鸡鸣就起床,此处暗指警惕或担忧。
- 翻译
- 广大的江山壮丽如帝王的都城,关门为什么迟迟不开呢?
可能是因为遗漏了田文之后的教训,每当听到鸡鸣就难免心生疑惑。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关下停留时的焦虑心情。"百二山河壮帝畿"表明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皇家的辽阔疆域,"关门何事更开迟"则反映出诗人急于求去却被关门所阻,时间上的焦虑已经开始显现。"应从漏却田文后"中的"漏"指的是古代计时的工具水漏,诗人提到自己本应在听闻漏壶滴答声响后即刻起身准备,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耽误了时间。此句流露出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和不安。最后两句"每度闻鸡不免疑"表达了诗人听到鸡鸣,即使是夜晚也不能安心休息,总是担忧是否错过了最佳出发时机,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心理充斥在诗人的内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位行者在旅途中的急切与不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