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至灵吟》
《至灵吟》全文
宋 / 邵雍   形式: 五言绝句

至灵之谓人,至贵之谓君。

明则有日月,幽则有鬼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ìlíngyín
sòng / shàoyōng

zhìlíngzhīwèirénzhìguìzhīwèijūn

míngyǒuyuèyōuyǒuguǐshé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鬼神(guǐ shén)的意思:指神秘、超自然的力量或存在。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有日(yǒu rì)的意思:指有一天,表示将来某个时候。

有鬼(yǒu guǐ)的意思:形容有问题或有难度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表情或状态异常。

至灵(zhì líng)的意思:非常灵巧、非常精妙

注释
至灵:极高的智慧。
谓:称为。
人:人类。
至贵:极高的尊贵。
谓君:被称为君主。
明:明亮。
则:就。
幽:幽深。
鬼神:鬼神的存在。
翻译
最高智慧被称为人,最高尊贵被称为君。
光明时有太阳和月亮,幽暗处有鬼神存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的《至灵吟》,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人的灵性和尊贵。"至灵之谓人",强调人的精神层面的高超和独特;"至贵之谓君",将人比作君主,象征着人的尊严和领导力。接下来的"明则有日月",比喻人在光明时展现出智慧和指引,如同日月照耀世间;"幽则有鬼神",则暗示人在暗处也能感应到超越世俗的力量,即心灵的感应和神秘的一面。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人性光辉和内在力量的赞美,体现了邵雍哲学中对人的崇高地位和精神世界的关注。

作者介绍
邵雍

邵雍
朝代:宋   字:尧夫   生辰:1011年—1077年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猜你喜欢

赠和评事判官

廷评年少法家流,心似澄江月正秋。

学究天人知远识,权分盐铁许良筹。

春风忆酒乌家近,好月论禅谢寺幽。

清白比来谁见赏,怜君独有富人侯。

(0)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0)

登玄畅楼诗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

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

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

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

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

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

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

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0)

泛永康江诗

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

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临睨信永矣,望美暧悠哉。

寄言幽闺妾,罗袖勿空裁。

(0)

杂诗七首·其三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飞鸟绕树翔,噭噭鸣索群。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0)

三良诗

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

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

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

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

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

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复还。

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