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起觳觫公,鸣蓑共于耜。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以(bù yǐ)的意思:不把...视为
不避(bù bì)的意思:不回避、不躲避
春霖(chūn lín)的意思:指春天时期的雨水,也比喻善意的批评或劝告。
丰登(fēng dēng)的意思:丰收,收成丰盛。
觳觫(hú sù)的意思:形容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
甲子(jiǎ zǐ)的意思:甲子是指中国传统的六十甲子纪年法中的一个单位,也表示六十年的周期。在成语中,甲子常用来表示长时间、久远的意思。
今兹(jīn zī)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三寸(sān cùn)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材矮小。
秧田(yāng tián)的意思:指田地里长出的秧苗,比喻事物初生或初现的样子。
以此(yǐ cǐ)的意思:以此意为根据这个,以这个为依据。
- 注释
- 今兹:今年。
淫春霖:过多的春雨。
甲子:天干地支中的六十甲子,泛指时间长。
荷锄:扛着锄头。
秧田:插秧的稻田。
宁欠:宁愿多。
社戊:社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丰登:丰收。
觳觫:形容人因恐惧或寒冷而颤抖。
公:对农民的尊称。
鸣蓑:穿上蓑衣发出声音。
于耜:拿着犁耙。
- 翻译
- 今年雨水过多,连甲子之数都未曾避开。
扛着锄头在稻田插秧,哪怕多下三寸水也不怕。
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停止。
急忙起身迎接忙碌的农夫,穿上蓑衣拿起犁耙一起劳作。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农事景象,展现了古人对农业劳动的重视与热爱。诗中“淫春霖”一词,既形容了春雨的丰沛,也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生机的勃发。"曾不避甲子"则表明无论是哪一个时辰,都在积极地进行农事活动,不以时间为阻碍。
“荷锄作秧田,宁欠三寸水”两句,从字面上理解,是说即使田地缺水,也宁愿少种一些,而不是放弃耕种。这里的"宁欠三寸水"强调了农人对土地的珍视和对来年收成的期望。
“社戊占丰登,不以此故已”则表达了一种满足与喜悦之情,社日即古代的节庆之一,可能是指乡村集市或祭祀活动。"不以此故已"意味着农人在享受节庆的同时,也不会因此而懈怠对土地的劳作。
“径起觳觫公,鸣蓑共于耜”两句描绘了农事繁忙的情景,"径起"指的是直接开始工作,而不拖延;"觳觫公"形容农工具的坚固与可靠;"鸣蓑共于耜"则是一种比喻,用鸟儿在田野间自由飞翔来表达劳动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春季雨水、田地耕作、社日庆典以及农具工具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农民对于土地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在农业生产中不懈怠的劳动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生态和谐共存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顷见迂斋谈游子明不容口且诵其诗恨未遂倾盖之愿前年一见既慰我心所恨俱匆遽不得款语近过迂斋闻寄书又复访问死生顾屏窜林壑逃死无日何以辱盛意如此辄成一诗奉寄
平生施迂斋,剧谈高安郡。
山川固清远,得士且韵胜。
就中拔其尤,游子盖袖领。
长哦唱酬诗,使我醉复醒。前年客游杭,冰雪滞归?。
相逢逆旅间,一笑交已定。
近闻寄书来,谆复问名姓。
如公真骐骥,顾我乃下乘。
岁晚傥不遗,庶几望三径。
闻子耕司户兄非一日昨见墨帖于中州又诵五言长篇于刘子澄许今兹乃遂识面辄题鄙句以叙区区
墨妙初看眼自明,诵诗还见五言城。
不惟喜获吾党士,要是未忘山谷盟。
我亦可怜耽句癖,君其勉力振家声。
祗今此道寒如水,莫以微官取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