歛筹散米粥,绕岸闻喧呶。
瘦男忍饥卧,病男步趑趄。
尚恐儿衣寒,为儿缝破襦。
阿母(ā mǔ)的意思:指儿女对母亲的尊称,也可泛指对年长妇女的尊称。
哀鸣(āi míng)的意思:形容声音悲伤凄凉,像是在哭泣般的呼喊。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不满(bù mǎn)的意思:对现状感到不满意或不满足。
踟蹰(chí chú)的意思:犹豫不决,迟疑不定
趑趄(zī jū)的意思:形容行走时步履蹒跚,不稳定。
但愿(dàn yuàn)的意思:表示希望或期望,用于表达对某种事情或结果的渴望。
当门(dāng mén)的意思:指在门前担任门卫的人员,也用于比喻担任某种职责或承担某种责任。
丁宁(dīng n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沉静、安定,不轻易动摇。
官吏(guān lì)的意思:指官员和公务员。
过客(guò kè)的意思:指短暂经过的人或事物,比喻来去匆匆,不久停留的人。
寒风(hán fēng)的意思:形容寒冷刺骨的风。
林木(lín mù)的意思:指树木丛生、茂盛的样子。
路隅(lù yú)的意思:指路边的拐角处或道路的边角。
模糊(mó hu)的意思:形容事物不清晰、不明确,不容易辨认或理解。
牵衣(qiān yī)的意思:指一个人拉着另一个人的衣服,表示关系亲密或紧密相连。
全家(quán jiā)的意思:指一个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也可泛指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
四命(sì mìng)的意思:四命指一个人的四个生命,比喻一个人经历了多次生死关卡或命运多舛。
翁媪(wēng ǎo)的意思:指年老的妇女。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相视(xiāng shì)的意思:两人或多人相互对视,互相注视着对方。
喧呶(xuān náo)的意思:喧哗嘈杂,吵闹喧嚣。
野寺(yě sì)的意思:指没有经过修缮、管理的庙宇或寺院。
中肠(zhōng cháng)的意思:指人的胃肠,也用来比喻人的胆量和勇气。
粥糜(zhōu mí)的意思:形容事物破烂不堪、残破不全的样子。
这首诗描绘了饥荒年代百姓生活的悲惨景象,通过生动的细节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在饥饿与贫困中的挣扎与无奈。
首句“饥乌下林木,哀鸣念其雏”以乌鸦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饥饿中的痛苦与思念之情。接着,“寒风聚野寺,官吏当门呼”,描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官府的冷漠,进一步凸显了百姓生活的艰难。
“歛筹散米粥,绕岸闻喧呶”写出了官府发放救济粥的情景,但粥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瘦男忍饥卧,病男步趑趄”则刻画了饥饿导致的身体虚弱与行动困难,生活之苦跃然纸上。
“翁媪泣且行,呼儿待路隅”描绘了老人带着孩子在路边等待,希望得到一点食物的场景,充满了无助与绝望。“行迟粥糜尽,残沥不满盂”表现了粥的稀缺与分配的不公,让人感到心酸。
“一盂繫四命,难润中肠枯”强调了每一碗粥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却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相视不忍食,欲食还踟蹰”体现了人们对食物的渴望与道德的考量之间的矛盾。
最后,“牵衣乞过客,愿鬻儿为奴”展现了为了生存,人们不惜牺牲子女的悲惨现实。“阿母不忍别,丁宁泪模糊”表达了母亲对子女的不舍与痛苦。“尚恐儿衣寒,为儿缝破襦”则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铺陈,深刻揭示了社会不公与人性的光辉,是一首反映时代苦难与人情冷暖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