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采诗(cǎi shī)的意思:指人们从诗词中获取灵感和滋养。
财赋(cái fù)的意思:指财富和福气。
蚕丝(cán sī)的意思:指非常细腻的、柔软的丝织品,比喻文笔、声音等细腻、柔和。
迟迟(chí chí)的意思:迟延;不及时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蠲税(juān shuì)的意思:指减免税收,降低纳税负担。
宽民(kuān mín)的意思:宽容待人,关怀民众。
闾巷(lǘ xiàng)的意思:指狭小的巷道或街道。
靡靡(mǐ mǐ)的意思:形容某人无精打采、无力气的样子。
庙堂(miào táng)的意思:指朝廷、官场,也可以指官僚体制、政治权力的地方。
清朝(qīng cháo)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在于1644年至1912年间。
素餐(sù cān)的意思:指只吃素食,不食肉类。
无术(wú shù)的意思:指没有才能、没有本领。
行路(xíng lù)的意思:指人在生活中行走、行动的过程。
转输(zhuǎn shū)的意思:指转移、传递信息或物品。
意迟迟(yì chí chí)的意思:指意思、动作迟迟不到达或没有结果。
-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时期社会经济与民生的复杂状况。首句“财赋东南似蚕丝”,以蚕丝比喻东南地区的财富丰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该区域的经济地位。接着,“民劳又值转输时”揭示了百姓在物资转运期间的辛劳,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
“庙堂累诏曾蠲税”,表明朝廷曾经下诏减免税收,试图减轻民众负担,但“闾巷何人复采诗”一句,通过反问表达了即便如此,民间的疾苦和呼声可能并未得到广泛关注或有效解决。这种对比,展现了政策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行路有歌心靡靡”,描述了道路上人们唱着忧伤的歌曲,反映出社会普遍存在的不满情绪。“宽民无术意迟迟”,则表达了对如何真正宽解民困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最后,“素餐已负清朝禄,敢望君恩劳载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有效帮助民众而感到愧疚,同时也流露出对君主施政效果的质疑,以及对改善民生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深刻揭示了明代社会中底层民众的苦难与官员治理的困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哀三哀·其三
郭公文章伯,结交高阳徒。
力不胜杯酌,酒盏无时疏。
爱客无不可,颜色真敷愉。
手捻绿沉管,拍浮锦屠苏。
即席赋新藻,寒冰泻玉壶。
清欢惬佳夜,芳月带尊虚。
百年常对此,泠然三山俱。
一从宦达去,捉鼻挥当涂。
当涂良不易,福羽随祸枢。
郭隗去碣石,韩众凌清都。
语默以殊趣,各保千金躯。
躯命岂不爱,宦情亦相于。
世伪却真骥,铅刀笑湛卢。
送君黄花发,哭君春风徂。
春风复九日,携酒谁与娱。
所以伯牙子,抚琴泪成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