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晓行》
《晓行》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薄雾遥封迷客路,树红云暮秋时。

鸣鞭未觉行来远,两岸苍山画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薄雾(bó wù)的意思:指雾气稀薄,形容景物模糊、不清晰。

苍山(cāng shān)的意思:指高大险峻的山岭,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气概高峻。

红云(hóng yún)的意思:红云是指红色的云彩,比喻事物兴盛的景象或美好的前景。

画眉(huà méi)的意思:指人为了美化自己的容貌而修饰眉毛,比喻虚饰外表,掩盖本质。

客路(kè lù)的意思:指旅途或外出的路程。

两岸(liǎng àn)的意思:指海峡两岸,特指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

鸣鞭(míng biān)的意思:指赶车或骑马时鞭子发出响声,比喻号令传达到位,行动迅速有力。也可形容声势浩大,威风凛凛。

暮秋(mù qiū)的意思:指秋天接近尾声,天色逐渐暗下来的时候。

山叫(shān jiào)的意思:形容声音非常大,如山一样响亮。

行来(xíng lái)的意思:行动起来,开始行动。

云白(yún bái)的意思:形容白得像云一样洁白无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行走在深秋时节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宁静之美。

首句“薄雾遥封迷客路”,以“薄雾”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一层轻纱覆盖在大地上,使得远处的道路变得模糊不清,增添了一种探索未知的期待感。

次句“树红云白暮秋时”,将视角转向四周的景色。红叶与白云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秋天特有的色彩斑斓,又赋予画面以动态感,仿佛是大自然在缓缓展开一幅幅画卷。

第三句“鸣鞭未觉行来远”,通过人物的动作——“鸣鞭”,表现了行进中的动态美。尽管行走了很远的距离,但诗人并未察觉,这既体现了旅途的悠然自得,也暗示了诗人对周围美景的沉浸与欣赏。

最后一句“两岸苍山叫画眉”,以“两岸苍山”描绘了山脉的雄伟壮丽,“叫画眉”则以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画眉鸟的啼鸣,不仅增添了声音的层次感,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秋早晨的宁静与美丽,以及旅途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淮之水示门人马存

君不见淮之水,春风吹,春雨洗。青薰衣,绿染指。

渔不来,鸥不起。

潋潋滟滟天尽头,只见孤帆不见舟。

斜阳欲落未落处,尽是人间今古愁。

今古愁兮将奈何,莫使骚人闻棹歌。

我曹自是浩歌客,笑声酒面春风和。

(0)

纪恩宠送太师潞公西归·其二

坐上才初佳句传,中官写得便闻天。

圣人含笑搜寻了,依韵当时赐和篇。

(0)

和魏道辅雨中见示

移病憛憛久雨中,鸣驺时听六街东。

忽吟佳客诗消暑,远胜前人檄愈风。

海运我殊惭斥鴳,陆沉君合伴翔鸿。

更酬珠玉思谈笑,裹饭何须厌屡空。

(0)

次韵和冲卿中秋不见月

木叶飘飘客正悲,浮云更起蔽朱曦。

分无好月临清夜,且共芳樽乐盛时。

密户那忧风荡烛,重帘宁怯露侵肌。

金壶漏尽玉山倒,天外晴阴谁复知。

(0)

依韵和施正臣游圣果寺二首·其二

长爱高僧住绝岑,定知无复俗缘侵。

人生扰扰应从昔,世事悠悠岂独今。

轩冕傥来真可愧,山林归去莫嫌深。

孟轲事业谁能及,告子唯先不动心。

(0)

七言道中示三使二首·其一

初持诏节下宫衙,四牡临门敢顾家。

稍远郊畿还感慨,却瞻原隰自光华。

使行万里谁非病,义重千钧始拜嘉。

遥指燕山数归日,都城犹未有多花。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