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事再用回向壁间旧韵二首·其一》
《感事再用回向壁间旧韵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江北传烽火,胡儿大入边。

已闻隳列障,不但屯田

借箸人杰摧锋少年

偷安暇食,万灶起愁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但(bù dàn)的意思:表示不仅仅如此,除了某种情况之外,还有其他情况。

愁烟(chóu yān)的意思:愁烦的心情或忧愁的氛围。

传烽(chuán fēng)的意思:传递烽烟信号,表示战争即将爆发。

摧锋(cuī fēng)的意思:摧毁敌人的锋芒,使其失去威力。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胡儿(hú ér)的意思:形容人行动放纵,不拘束。

江北(jiāng běi)的意思:指长江的北岸,也指长江以北地区,一般用来比喻位置、方位或者代指北方。

借箸(jiè zhù)的意思:指借用他人的筷子,比喻依赖他人的力量或才能。

人杰(rén jié)的意思:人才出众,杰出的人物。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偷安(tōu ān)的意思: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屯田(tún tián)的意思:指农民在一定的土地上进行农田的开垦和耕种,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改善生活条件。

暇食(xiá shí)的意思:指平日无事、闲散无聊时吃饭的情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境危机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和对英勇将士的赞美之情。

首句“江北传烽火”,烽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手段,这里象征着边境的警报,暗示着战争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接着,“胡儿大入边”点明了敌人的入侵,形象地描绘出战争的紧张局势。

“已闻隳列障,不但扰屯田。”这两句进一步说明了战争的影响,不仅破坏了边境的防御工事,还扰乱了屯田活动,意味着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民生受到威胁。

“借箸思人杰,摧锋属少年。”“借箸”源自《史记》,比喻借他人之谋略解决问题。这里表达了作者希望有杰出人才能出谋划策,解决边疆危机。同时,“摧锋属少年”则赞扬了年轻将领的勇敢和担当,他们在前线冲锋陷阵,保卫国家。

“偷安惭暇食,万灶起愁烟。”“偷安”指在危机中寻求暂时的安宁,但作者对此表示惭愧,因为这种安逸是在战争阴影下的虚假和平。“万灶起愁烟”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苦难,无数士兵和百姓的生活因战争而充满愁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境危机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以及对英勇将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苦难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题胡漱唐匡庐观瀑图

眼看台妙曲联翩,百转烦忧只自煎。

何处更求千日酒,此行真泛九江船。

声名惜向菰蒲老,隐退终依水石便。

吾有罗浮归未得,正思顽钝借君鞭。

(0)

纸笔

河北胶东写玉台,缄珰常得手亲开。

欲将暮雨潇潇意,寄与朝云叶叶裁。

二月桃花轻著色,经年龙脑暗生煤。

中庭蕙草饶清润,只是当时却费才。

(0)

赠筱蜦·其二

不如径输情,玉台免簿责。

彦回羞见人,障面了何益。

(0)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一解·其一

出门望所欢,零雪忽盈尺。

岂曰沾吾衣,畏此雪上迹。

(0)

江南曲四首·其四

欢比堤上絮,如泥亦如雪。

侬比镜中花,可见不可拆。

(0)

临高台

临高台,高台何崔嵬。南望罗浮,东望蓬莱。

恒岳与泰华,飒飒雄风来。

一顾青云飞,再顾白日摧,三顾天门忽以开。

仙人三五辈,冉冉霓宫回。

仙人向我言,君胡来,君胡来。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