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已应裂,野花犹更繁。
《子规》全文
- 注释
- 游魂:比喻失去家园、漂泊无依的灵魂。
曙昏:指黎明和黄昏,寓意时光流转。
亡国恨:指国家灭亡的悲痛。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此处代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 翻译
- 飞翔的鸟儿像游荡的灵魂,悲伤常常在黎明黄昏时分涌现。
它们承载着一时的亡国之痛,千百年来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悲鸣。
山中的竹子可能已经因哀伤而断裂,野外的花朵却依然盛开。
过去,它们曾让杜甫深深感动,让他再次拜祭,怀念你的威严。
- 鉴赏
这首诗名为《子规》,作者为宋代诗人徐照。诗中以子规(即杜鹃鸟)作为象征,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历史的沉思。"羽类是游魂,哀多属曙昏",子规的飞翔和啼鸣被比喻为游荡的灵魂,哀伤的情绪常常在黎明黄昏时分最为强烈。"一时亡国恨,千古向人言",诗人借子规的叫声传达出对过去亡国之痛的长久怀念,这种悲愤之情跨越了千年的时光。
"山竹已应裂,野花犹更繁",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凄凉与变迁,即使自然景象有所改变,人们的哀痛记忆却依然如故。最后两句"昔曾令杜甫,再拜忆君尊",诗人提及杜甫,暗示自己也如同杜甫一样,因子规的啼声而深深缅怀逝去的时光和故人,表达了对历史和亡者的敬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子规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庭芳·其二
瑞霭腾空,长庚入梦,挺生名世真贤。
荐膺宸眷,移镇日华边。
千里民谣载路,薰和气、俱作春妍。
须知道,西湖草木,亦自肃成权。黄堂。
开雅宴,酒浮云液,歌倚湘弦。
□赐金增秩,入侍甘泉。
且向露桃花底,拚沉醉,频举觥船。
祈难老,鬓随柳绿,官共早莺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