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独立(dú lì)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不依赖于他人或其他事物,能够自主进行活动或决策。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高台(gāo tái)的意思:指地势高而平坦的台地,也比喻地位高、权势大。
鼓鼙(gǔ pí)的意思:指鼓声和鼓点,形容喧闹热闹的景象。
关风(guān fēng)的意思:关风是指通过严密的防备措施来防止外敌入侵或泄露机密。
河山(hé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领土。
胡笳(hú jiā)的意思:指悲伤的笛子声音,形容哀怨、悲伤的情感。
蓟门(jì mén)的意思:指门庭草木繁盛的样子,形容景象美丽、繁华的样子。
四塞(sì sài)的意思:形容四面被阻塞,无处可逃。
萧关(xiāo guān)的意思:形容边疆荒凉、人烟稀少的地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紧张的军事氛围与诗人独立高台远眺的孤独形象。首句“萧关风急马频嘶”,以“风急”和“马频嘶”两个动态场景,生动展现了边关的不平静,马匹因风声而频繁嘶鸣,预示着战事的紧迫。次句“四塞河山动鼓鼙”,进一步渲染了边关的紧张局势,四面的边塞、河山都仿佛被战鼓的节奏所震动,暗示战争的临近与激烈。
第三句“独立高台望烽火”,诗人独自站立于高高的台地上,眺望着远方的烽火,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警觉,也象征着他对于边防安全的高度关注。最后一句“胡笳多在蓟门西”,通过描述胡笳的声音主要来自蓟门以西,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也暗示了边疆的辽阔与复杂,以及战争可能波及的广泛区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边关的紧张局势和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筠州赵县丞寒谷
栽梅一百树,有屋二三间。
此地长宜隐,为官却未闲。
路移存古井,城逼失前山。
喜共红蕖客,来吟至夕还。
送薛子舒福州省觐
一马背西风,斑衣与古同。
暂时离膝下,邻郡是闽中。
到日残秋兔,还期早塞鸿。
即须同邑里,来迓黑头公。
本心参政约游西山分韵得顶字
仆仆事行役,度尽千峰顶。
恣览亦云倦,困卧殊未醒。
西爽俄见要,前约欲重订。
结习若犹在,宁复计两胫。
天际豁轻阴,溪头横短艇。
摇手谢篮舆,信步蹋荒径。
适意自忘远,迷途谁为诇。
此翁平生意,故自略畦町。
何妨一笑回,呼童催煮茗。
两年已三至,我如饫五鼎。
无乃太属厌,徒欲逃酩酊。
老笔忽先倡,高标谁与并。
尚记去载游,金碧光炯炯。
何处非吾乡,一气相涬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