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觉轻绡爽,浑忘小扇捐。
谁怜凭吊客,犹有《续骚篇》。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独特韵味,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与心境。
首联“触景皆堪适,惟秋更洒然”,开篇即点明主题,秋天的景象让人心生愉悦,尤其在秋天,这种感受更为强烈。这里的“适”字,既指自然景色给人带来的舒适感,也暗含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颔联“白云飘似絮,空水碧于天”,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天空与水面。白云轻盈如棉絮,随风飘荡,与清澈的水面形成鲜明对比,天空的碧蓝与水的碧绿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颈联“渐觉轻绡爽,浑忘小扇捐”,转而描写秋天的气候特点。随着季节的变化,空气变得清新凉爽,人们逐渐舍弃了夏日的小扇,享受着秋风带来的舒适。这里通过“轻绡”和“小扇”的替换,形象地表现了从炎热到凉爽的过渡,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相应变化。
尾联“谁怜凭吊客,犹有《续骚篇》”,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天景色时的感慨。在诗人看来,秋天不仅是一个季节的更替,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之处。他想象自己如同古代凭吊屈原的文人,虽然身处现实,但内心仍能创作出像《离骚》这样的作品,表达对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谁命霞作赤,谁唤兰云馥。
色臭目鼻交,宛转根尘逐。
今日乃九日,古有登高俗。乌帽插茱萸,黄花泛?醁。
朅来朔塞游,例事皆不复。
日日临穹冈,培塿嗤寄躅。
是药堪采摘,碛草原皆菊。
何必柴桑翁,东篱始清福。
平湖淼淼望无穷,镜样圆规印碧空。
何异洞庭微叶脱,鸥波潋滟鲤鱼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