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使儿童识,凿山惧未深。
静兕眠清野,寒鸠笑木阴。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岁末山居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犹使儿童识,凿山惧未深”描绘了山中开凿的景象,仿佛让孩子们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凿山之行为“惧未深”,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不观高士传,能入酒人林”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之士的向往与对饮酒诗人的接纳。这里“高士传”与“酒人林”形成对比,前者代表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后者则可能象征着放纵与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说,他并不局限于一种生活方式,而是能够欣赏并融入不同的生活场景。
“静兕眠清野,寒鸠笑木阴”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情感,静兕(犀牛)在清野中安眠,寒鸠(乌鸦)在树荫下嬉戏,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这里的“静”与“寒”不仅描绘了季节的特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天空月色正,零露肃孤砧”则是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月光洒满天空,露水在寂静中轻轻落下,远处传来孤独的砧声(打铁声),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夜景图。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独特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包容与欣赏。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世界。
秋霜草花落,梦君浮屠宫。
羁魂得清游,短章见深衷。
破屋仰见天,何人记卢仝。
相逢大槐国,一笑仍匆匆。
与君十年交,九年悲转蓬。
君行牛斗南,我在淮汉东。
修途缭山岳,此会何缘同。
伏枕自叹息,衰怀托西风。
啾啾篱间雀,冉冉天际鸿。
担簦亦何憾,吾生自当穷。
扁舟具蓑笠,久已藏胸中。
它年君来时,苇间寻此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