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去道乡远,名垂太史同。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朝(běn cháo)的意思:指当前的朝代或时代。
大老(dà lǎo)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也可用来尊称长辈。
乃翁(nǎi wēng)的意思:指年老体弱的人。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谥议(shì yì)的意思:谥议是指给予人物死后的尊号或称号。在古代中国,谥号是对人物的一种褒贬评价,也是对其生平事迹和品德的一种表彰和肯定。
孙子(sūn zi)的意思:指孙子或后代,也用来形容晚辈或后人。
太史(tài shǐ)的意思:太史是指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历史和记录史事。在成语中,太史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毋须(wú xū)的意思:不需要,无需
显位(xiǎn wèi)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地位或身份明显,容易被人注意到。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忠公(zhōng gōng)的意思:指忠诚正直、公正无私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作品,名为《读庆元党人家乘(其五)》。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本朝诸大老”以及“两忠公”的评价,以及对历史记载和个人名声的思考。
“谥议两忠公”,表明人们对于这两位忠诚之人的讨论和评议。“公去道乡远,名垂太史同。”这里,“公”指的是被尊敬的人物,他们离去后,虽然道路遥远,但他们的名字却与历史记载相伴,与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历史事件的官员)一样流传下来。
“一时无显位,千载播清风。”这两句表达了尽管在当时没有显赫的地位,但经过长久的时间,他们清廉正直的品德仍然能够广为人知,如同清风般令人心旷神怡。
最后,“韩吕多孙子,毋须添乃翁。”这里提到的“韩吕”是指历史上以学问和道德著称的人物,他们虽然有许多后代,但不需要再增加其他的尊称,因为他们本身的品行就足够光耀门楣。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古人忠诚品德的赞赏,以及对个人名声与历史记载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王迈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忠诚、清廉之士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强调了这些品质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