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全文
- 翻译
- 前方的道路还遥远,一路行来雪花洒满衣裳。
何时能与山峰告别,手提锡杖冒着严寒归来。
夜晚住宿何处能听到钟磬声?早晨斋戒时自己采摘野菜。
遥想抵达禅寺之时,猿猴鸟儿会一起打开山门迎接我。
- 注释
- 去路:前方的道路。
馀:剩余。
千里:很远的距离。
洒:洒落。
何日:何时。
别:告别。
一锡:一根锡杖,僧人出行的象征。
犯寒:冒着寒冷。
夜宿:夜晚住宿。
闻磬:听到钟磬声。
晨斋:早晨的斋戒。
采薇:采摘野菜,古时僧人常食。
遥知:想象中。
禅宇:禅寺。
扉:门。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雪地中跋涉的孤独旅途。首句"去路馀千里",通过"馀千里"这个词汇,传达了行走者的孤单与距离之远。紧接着"行行雪洒衣",则是对僧人衣服被雪花覆盖的生动描写,不仅突显了环境的寒冷,更映射出僧人的孤独和坚持。
接下来的"诸峰何日别,一锡犯寒归"展现了诗人对于山峰的依恋,以及对归宿之地的渴望。"一锡"此处可能象征着僧人的简单生活工具,而"犯寒归"则是对僧人在严寒中坚持修行、最终回归寺庙的情景描绘。
夜晚,诗人在"谁闻磬"的寂静中入睡,这里的"磬"通常用来打击,以示时间或召唤信徒,而这里则是僧人独自一人时的伴侣。晨间,诗人自己采集薇菜,表明了僧人的简朴生活。
最后两句"遥知到禅宇,猿鸟共开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诗人远离尘世,在禅宇中找到了心灵的安顿,而猿鸟与他一同在这片刻的宁静中分享着清晨的门扉,传达出一种自然界与僧人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通过对雪、山峰、夜晚、早晨等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僧人生活状态的深入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孤独修行者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界和精神世界的深切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嵬石山寺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