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仲平十七夜太社行礼月色如昼·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太社行礼时月色明亮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仪式的庄重与月光的柔和交织之美。
首句“龙辀来下未为轮”,以“龙辀”象征古代祭祀时使用的车驾,虽已准备就绪,但还未成为真正的行进之轮,暗喻仪式尚未开始,却已充满庄重与期待的氛围。
次句“九奏迎神不动尘”,“九奏”指古代祭祀时的音乐演奏,这里形容音乐之盛大,却未引起丝毫尘埃飞扬,突显出仪式的肃穆与和谐。
第三句“想得椒浆初奠后”,“椒浆”是古代祭祀中常用的酒,此处暗示仪式进行到供奉祭品的阶段,预示着仪式的神圣与虔诚。
末句“夜归犹有月随人”,描绘了仪式结束后,人们在月光的伴随下返回的情景,月色如昼,不仅照亮了归途,也寓意着光明与希望,给人以温暖与安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美好,以及月色对人心的抚慰作用,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无俗念.次韵虞文靖公
长笑掀髯,算宇内、几人真是豪杰。
同醉同醒同梦觉,踪迹电光兴灭。
六代繁华,五陵豪贵,转眼都消歇。
何如勘破,一毫不与干涉。
人生底许光阴,才见春花,又早看秋月。
岁岁年年开更谢,今古几番圆缺。
谁是谁非,谁清谁浊,尽付旁人说。
梦回鸡唱,斗杓斜挂城阙。
大江东去·其八答李蒲汀张阳峰
源分天上,算黄河、不是人间之物。
横亘中原三万里,失却乌江赤壁。
雷雨掀腾,鱼龙变化,桃浪翻红雪。
乾坤流峙,泰山堪与争杰。
昔年奉使遐方,马首东风,见洛阳花发。
诸将提兵淮海上,群盗未曾驱灭。
关塞崎岖,风尘澒洞,梦寐惊毛发。
太平今日,重来又是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