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易(bù yì)的意思:不容易;困难
慈氏(cí shì)的意思:指对人民或他人怀有慈悲之心,关爱他人,有同情心。
导师(dǎo shī)的意思:指引学生学习的老师或指导者。
海西(hǎi xī)的意思:指远离海洋的西部地区,也可用来形容地理位置偏远、边远的地方。
马市(mǎ shì)的意思:马市指的是一个集市或市场,专门用于买卖马匹。
仁祠(rén cí)的意思:指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待人宽容、体谅。
天竺(tiān zhú)的意思:指印度,也用来形容远方或外国。
行时(xíng shí)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特定的时刻表现出色,或者在适当的时机采取行动。
大导师(dà dǎo shī)的意思:指导师傅、教授等具有高深学识和丰富经验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传播与文化交流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历史与宗教色彩。
首句“海西迎佛北行时”,描绘了古代僧侣从西方(海西)远道而来,前往北方传播佛法的情景。这里的“迎佛”不仅指实际迎接佛像或僧侣,也暗含着对佛法的崇敬与期待。接着,“慈氏今为大导师”一句,点明了慈氏(即观世音菩萨)作为大导师的地位,强调了佛法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马市金绘供不易”这一句,通过“马市”这一细节,展现了当时佛教传播过程中物资交换的艰辛与不易。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僧侣们需要长途跋涉,甚至通过贸易交换来获取传播佛法所需的物品,如金绘等供品,这体现了佛教传播的艰难历程和对物质资源的依赖。
最后一句“印经天竺事仁祠”则进一步展示了佛教文化在不同地域间的交流与融合。通过“印经”这一行为,不仅记录了佛教教义,也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将这些经文带到“天竺”(即印度),并在“仁祠”(可能是指寺庙或其他宗教场所)中进行传播,体现了佛教文化跨越地域界限,深入到不同社会与文化中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佛教传播过程中的艰辛与成就,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宗教信仰与文化交流的独特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江谢王出郊
东郊二月天,寒尽未成暄。
永日青丝骑,和风绿酒樽。
径抽萱甲细,墙倚杏梢繁。
烂醉谁知者,行歌入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