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始 闻 秋 风 唐 /刘 禹 锡 昔 看 黄 菊 与 君 别 ,今 听 玄 蝉 我 却 回 。五 夜 飕 溜 枕 前 觉 ,一 夜 颜 妆 镜 中 来 。马 思 边 草 拳 毛 动 ,雕 眄 青 云 睡 眼 开 。天 地 肃 清 堪 开 望 ,为 君 扶 病 上 高 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扶病(fú bìng)的意思:扶助病弱的人或事物。
高台(gāo tái)的意思:指地势高而平坦的台地,也比喻地位高、权势大。
前觉(qián jué)的意思:预感,事先的感觉或觉察
青云(qīng yún)的意思:指人的前途或成就非凡,超越常人,得到高位或高官厚禄。
拳毛(quán máo)的意思:形容非常少量或细微的东西。
却回(què huí)的意思:却指转身,回指转身回去。表示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或位置。
睡眼(shuì yǎn)的意思:形容刚睡醒或疲倦时眼睛没有完全睁开的样子。
四望(sì wàng)的意思:四处观察,四方面都看得很清楚。
飕飗(sōu liú)的意思:形容风声呼啸,也用来比喻声势浩大、气势磅礴。
肃清(sù qīng)的意思:彻底清除、消灭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五夜(wǔ yè)的意思:连续五个晚上。
玄蝉(xuán chán)的意思:指伪装、假扮。
颜状(yán zhuàng)的意思:形容面色或表情的变化。
- 注释
- 昔:从前。
看:观赏。
黄菊:秋季开花的黄色菊花。
君:你。
别:告别。
今:现在。
玄蝉:秋天的蝉鸣,黑色或深色。
我:我。
却回:返回。
五夜:五个夜晚。
飕飗:形容风声凄厉。
枕前:在枕头旁边。
颜状:容貌。
镜中来:从镜子中显现。
马思:马儿想念。
边草:边疆的草。
拳毛:蜷曲的马毛。
雕眄:老鹰凝视。
青云:高空的云。
睡眼:闭着的眼睛。
天地肃清:天地间清新宁静。
堪:可以。
四望:四处眺望。
扶病:抱病支撑。
高台:高处的平台。
- 翻译
- 从前与你告别时正值黄菊盛开,如今秋蝉鸣叫我又返回此地。
五个夜晚的冷风吹过,我在枕边感受到,镜中的容颜已是一年模样。
战马思念边疆的草而抖动鬃毛,雄鹰凝视着青云,仿佛从沉睡中醒来。
此刻天地间一片肃清,适宜远眺,我虽抱病也要为你登上高台。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始闻秋风》。诗中通过对昔日与黄菊花别离和今夜听闻玄蝉鸣叫声回忆往事的情景描绘,表达了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句“昔看黄菊与君别”表明在过去看到黄菊花时,与亲友道了别离之情。接下来的“今听玄蝉我却回”,则是在现在听到秋蝉鸣叫声,内心产生了一种归家的思念。
第三句“五夜飕飗枕前觉”通过对连续五个晚上在枕边感受到的凉风来表达时间流逝之快。紧接着的“一年颜状镜中来”,则是通过镜中的倒影,强调了岁月给人带来的容颜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刘禹锡描绘了秋天边塞的荒凉景象和个人孤独的心境:“马思边草拳毛动”表达的是边塞之地的萧瑟秋风吹拂着长满了刺的野草,引发了马儿的不安;“雕眄青云睡眼开”则是诗人在这苍茫大地中,虽然孤独但仍然保持着清醒和警觉。
最后两句,“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表达了诗人在这辽阔的自然景观面前,感受到了天地之广大与自身之渺小。同时,他还提到为亲友扶病而登上高台,这不仅是对朋友身体状况的关心,也反映出诗人对远方亲友深厚的情谊。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秋风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以及个人孤独情感的沉思。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