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世》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感世》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毓瑞所作,通过“碧海遗珠焦尾琴”这一开篇,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略带哀愁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碧海遗珠焦尾琴”,以“碧海”象征广阔无垠的世界,“遗珠”比喻珍贵却失落的事物,而“焦尾琴”则是古代名琴之一,其故事中蕴含着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这句诗暗示了诗人对于世间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反思。
“只争运会与升沈”,“运会”指的是命运的安排,而“升沈”则指事物的兴衰变化。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起伏不定、命运多舛的无奈与感慨,似乎在说,人们只能顺应命运的安排,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
“嗤非千手弥陀佛”,“千手弥陀佛”是佛教中的一个形象,代表慈悲与救赎。这里使用“嗤非”一词,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于某种超自然力量或宗教信仰的讽刺或质疑,表达了一种对于无法完全理解或接受命运的态度。
“世上难平亿万心”,最后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指出世界上难以调和的万千人心思,反映了社会复杂性与人性的多样性。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也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社会以及人性的独到见解,具有较强的哲学意味和情感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舟回平望,久之过乌戍、值雨少憩,向晚复晴,再用韵赋二首·其二
帆腹饱天际,树发渺云头。
翠光千顷,为谁来去为谁留。
疑是吴宫西子,淡扫修眉一抹,妆罢玉奁秋。
中流送行客,却立望层楼。风色变,堤草乱,浪花愁。
跳珠翻墨,轰雷掣电几时收。
应是阳侯薄相,催我胸中锦绣,清唱和鸣鸥。
残霞似相贷,一缕媚汀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