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抨初骇听,双泪谩求哀。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食(bù shí)的意思:指不适合居住或生存的地方。
甘心(gān xīn)的意思:心甘情愿,乐意接受某种不如意或不利的情况。
高阳(gāo yá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风貌高尚,品德高洁。
极口(jí kǒu)的意思:形容说话极为流利、口齿伶俐。
两来(liǎng lái)的意思:指双方互相来往、互相交流、互相往来。
求哀(qiú āi)的意思:指求助于有权势或有能力的人,希望得到帮助或保护。
试问(shì wèn)的意思:用于引出问题或者表示询问的措辞
诬贤(wū xián)的意思:指无端指责或中伤有才德的人。
迎车(yíng chē)的意思:指迎接来车或马车的人。也可比喻迎合别人的意见或行为。
早知(zǎo zhī)的意思:如果事先知道,就能避免麻烦或损失。
- 注释
- 抨:震惊。
谩:徒然。
哀:悲伤。
诬:诋毁。
贤者:有德行的人。
彼:他们。
豺:比喻恶人。
食:吃。
鸩:毒酒。
高阳里:指代某个地方或社会环境。
迎车:迎接权贵的车辆。
几两来:询问数量之多。
- 翻译
- 初次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惊骇,忍不住流下了两行泪水,徒然寻求安慰。
极力诋毁贤良之人,却心甘情愿去赞誉那些不应赞扬的人。
早就知道豺狼不会吃同类,何必用毒酒作为媒介呢。
试问在高阳这个地方,又有多少车子来迎接这样的行为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属于中唐以后词风格的一种体现。首句“一抨初骇听”表达了诗人对某件事情的初次听到时的震惊与恐惧之情;"双泪谩求哀"则流露出一种悲痛欲绝的情感,泪水涟涟,似乎在向某种力量或对象请求帮助或者表达哀伤。接下来的"极口诬贤者"和"甘心誉彼哉",诗人用了对比的手法,既有对恶人的谴责,也有对善者的赞美,表现了一种社会现象,即好人被诽谤而坏人却受到赞扬。
以下几句"早知豺不食,安用鸩为媒。试问高阳里,迎车几两来。"则是诗人借古代的寓言“豺狼不食相识之肉”和“鸩鸟为媒”,表达了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不满与讽刺。在这里,“早知豺不食”意味着对于某些人的本性有了充分的认识,而“安用鸩为媒”则是在问为什么还要使用那些不可靠的中间人。最后两句通过提及“高阳里迎车”,询问迎接的人群是否真心实意,还是为了私利而来。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不平和道德沦丧的忧虑与批判,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与悲哀的情怀。通过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诗人深刻地剖析了人心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康侯叔招饮石亭是先宪副颐山翁别业
石亭山中山绕亭,铜峰远列翠微屏。
一涧萦回漾清浅,数行嘉树当阶青。
秋清气朗桂花落,天香冉冉来虚阁。
倦游偏喜说投簪,林下不愁樽寂寞。
高阳兴尽凉景侵,临流谁复知琴心。
仰天看日下深壑,隔岭如同鸾凤吟。
阮家何必论南北,是处青山皆我屋。
徘徊愿假片石宿,伫看梅花发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