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罗山入信阳再过金关道中作》
《自罗山入信阳再过金关道中作》全文
宋 / 毕仲游   形式: 古风

阴林无风鬼火明灭

山泉何事,耳声入呜咽

青泥马腹,黄叶沾人发。

半夜前溪昏昏中月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夜(bàn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深夜时分。

鬼火(guǐ huǒ)的意思:指虚幻、不真实的东西或现象。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昏昏(hūn hūn)的意思:形容头脑迷糊,思维不清晰。

马腹(mǎ fù)的意思:指人的腹部,也用来形容饥饿。

明灭(míng miè)的意思:明亮和昏暗交替出现,形容光明的变化。

前溪(qián xī)的意思:形容事物发展到临界点或关键时刻。

青泥(qīng ní)的意思:指泥土的颜色呈现青绿色,形容土地肥沃。

山泉(shān quán)的意思:形容山中清澈的泉水,也用来比喻纯洁无邪的心灵。

呜咽(wū yè)的意思:形容哭泣声音悲伤凄厉。

无风(wú fēng)的意思:形容没有风或者没有风势。

阴林(yīn lín)的意思:指黑暗、阴森的森林,比喻困境、险恶的环境。

中月(zhōng yuè)的意思:指月亮处于上弦或下弦的状态,不是完全圆的月亮。

自明(zì míng)的意思:自然明白,不需要解释或说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中的凄清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寂静与神秘,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阴林寂无风,鬼火自明灭”,以“阴林”点出环境的幽暗与静谧,而“鬼火”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也暗示了某种超自然的存在或情感。这里的“鬼火”并非实指,而是诗人内心感受的投射,象征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思绪或情感在黑暗中闪烁。

接着,“山泉怨何事,耳声入呜咽”一句,将山泉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仿佛泉水也在诉说着什么,其声音如同呜咽,透露出一种哀怨的情绪。这种手法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共鸣。

“青泥溅马腹,黄叶沾人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行进途中的景象。青泥与黄叶,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是旅途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它们与人的身体接触,既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

最后,“半夜渡前溪,昏昏水中月”则将时间推进至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溪边渡水,此时的月光显得格外昏暗,似乎连月也失去了往日的明亮。这一场景不仅渲染了夜色的深沉与孤独,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迷茫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旅途中所体验到的孤独、哀愁与反思。它不仅是一次自然之旅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之旅的写照,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深邃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毕仲游
朝代:宋

毕仲游,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宋宰相毕士安曾孙。初以父荫补宗正寺太庙斋郎,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后又任集贤校理,权太常博士等。其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为官机敏干练、清廉独慎,颇有吏才。但因受党争牵连,仕途不坦,坎坷一生。与司马光、苏轼等多有交游,工于诗文,其文章精丽、雄伟博辩,议论时政切中时弊。著有《西台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
猜你喜欢

二疏

贤者多财应损智,愚而殖货易生嗔。

二疏教子无他祝,愿向先畴加苦辛。

(0)

满庭芳

鳞甲何多,羽毛无数,悟来佛性皆同。

世人何事,刚爱口头浓。

痛把群生割剖,刀头转、鲜血飞红。

□□□,零炮碎炙,不忍见渠侬。喉咙。

才咽罢,龙肝凤髓,毕竟无踪。

谩赢得、生前夭寿多凶。

奉劝世人省悟,休恣意、激恼阎翁。

轮回转,本来面目,改换片时中。

(0)

花发炎景中,芳春独能久。

因风任开落,向日无先后。

若待秋霜来,兰荪共何有。

(0)

张评事涉秦居士系见访郡斋即同赋中字

轺车忽枉辙,郡府自生风。

遣吏山禽在,开樽野客同。

古墙抽腊笋,乔木飏春鸿。

能赋传幽思,清言尽至公。

城欹残照入,池曲大江通。

此地人来少,相欢一醉中。

(0)

永康孙明府颋秩满将归枉路访别

门前水流咽,城下乱山多。

非是还家路,宁知枉骑过。

风烟复欲隔,悲笑屡相和。

不学陶公醉,无因奈别何。

(0)

登绵州富乐山别李道士策

珠阙昆山远,银宫涨海悬。

送君从此路,城郭几千年。

云雾含丹景,桑麻覆细田。

笙歌未尽曲,风驭独泠然。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