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城陷者尽从贼,以义死之惟有公。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读 蒋 都 官 画 像 记 宋 /文 同 闻 昔 妖 氛 满 巴 蜀 ,所 临 州 县 偃 如 风 。其 城 陷 者 尽 从 贼 ,以 义 死 之 惟 有 公 。节 与 岷 山 高 莫 敌 ,名 随 皁 水 注 无 穷 。兰 台 秉 笔 今 谁 氏 ,舍 此 何 由 壮 史 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巴蜀(bā shǔ)的意思:指蜀地,古代巴国与蜀国的合称,泛指巴蜀地区。
秉笔(bǐng bǐ)的意思:秉持着写作的笔。
何由(hé yóu)的意思:何以,从何处。表示不知道或无法确定事物的来源。
兰台(lán tái)的意思:指美好的地方或环境。
岷山(mín shān)的意思:岷山指代中国四川省境内的岷山山脉,也用来形容高大雄伟的山峰。
史功(shǐ gōng)的意思:指历史上的伟大功绩或业绩。
谁氏(shuí shì)的意思:指不知名的人,泛指任何人。
水注(shuǐ zhù)的意思:形容水流迅速喷涌的样子。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无穷(wú qióng)的意思:没有尽头,无限。
妖氛(yāo fēn)的意思:指邪恶、不祥的气氛或氛围。
州县(zhōu xiàn)的意思:州县指的是地方行政区划,是中国传统的行政区域划分单位。
- 注释
- 昔:过去。
妖氛:邪恶的气氛。
巴蜀:古代中国地区名。
州县:行政区划。
偃如风:像风一样被席卷。
陷者:被攻陷的人。
贼:敌人。
公:指某位有节操的人物。
节:节操。
岷山:中国西部山脉。
名:名声。
皂水:河流名。
兰台:古代官署名,负责记录史书。
谁氏:谁。
壮史功:彰显英雄事迹。
- 翻译
- 听说过去在巴蜀地区满是邪恶的气氛,所到之处像风一样被席卷。
那些被攻陷的城市的人大多投降了敌人,只有他以正义之名牺牲。
他的节操如同岷山般崇高无人能及,名声随着皂水江流传,永无止境。
如今兰台记录历史的笔落在谁手中呢?没有这样的记载,如何彰显他的英雄事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战乱中坚守节操、壮烈牺牲的将军形象。首句“闻昔妖氛满巴蜀”指的是过去四川一带充斥着邪恶之气,暗示战争与动荡;“所临州县偃如风”则形容战乱之中,许多城池如同被风吹倒一般,易于失守。紧接着,“其城陷者尽从贼,以义死之惟有公”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数人选择了投降,只有这位将军(“公”)坚持到最后,以身许国,壮烈捐躯。
下半首诗转向对这位将军的赞誉:“节与岷山高莫敌,名随皂水注无穷”表达了这位将军的节操如同岷山一般坚不可摧,他的名字将会像流水一样永远传颂下去。末句“兰台秉笔今谁氏,舍此何由壮史功”则是在问现在掌握历史记录的兰台(古代官署名)是哪位书吏,在提醒说如果不把这位将军的事迹记下来,将会错失了彰显他英勇事迹的机会。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高度评价,塑造了一位忠诚、坚定、壮烈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忠义之士的崇敬与怀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感寓二十首·其六
蓬莱三神山,夜梦游其藩。
岧峣黄金阙,白玉罗九阍。
正见王子乔,卧把肘书翻。
顾谓方瞳人,持我谒羡门。
挥觞清露滋,行庖屑玙璠。
一酌祛滞念,再酌洗冥昏。
三酌陵紫烟,列宿已可扪。
下观人间世,参差舞丘樊。
有客抚云璈,长离眇飞翻。
送我若有情,徂镳俨长鲲。
怅望不得留,东窗已朝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