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其三皇帝奉太上皇帝册宝授太傅用《礼安》。奉太上皇后同》全文
- 注释
- 仪物:仪式上的物品或器具。
陈:陈列,展示。
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晰,明白。
天子:古代最高统治者,帝王。
戾止:到达,来临。
诒:给予,赐予。
尔:你,这里指臣民。
陟降:上上下下,这里指君王的行为。
维则:法则,标准。
恭且勤:恭敬且勤勉。
茫茫:广大无边的,形容四海之大。
德教:道德教育。
形:体现,展现。
- 翻译
- 各种仪式物品已经陈列,礼乐制度清晰明亮。
天子的到来,赐予你们君臣之位。
- 鉴赏
这段诗文出自宋代的一首宫廷礼仪诗,表现了帝王对其尊者的敬仰之情和对臣下的教诲。诗中“仪物陈矣,礼乐明矣”展现了隆重的祭祀或朝会场景,各种仪式用品陈设齐全,礼乐奏鸣,显示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天子戾止,诒尔臣矣"表达了帝王对臣下的训诫,天子即皇帝,在这里指代着帝王本人,而“戾止”意味着停止或暂停,可能是在告诫臣民之前的一种仪式动作。"诒尔臣矣"则是帝王对其臣子提出教导和期望。
"陟降维则,恭且勤矣"中的“陟降”意味着上下或升降,而“维则”通常指的是法则或规矩。整句话表达了帝王恭敬而勤勉地遵循礼制的态度。
最后,“茫茫四海,德教形矣”则描绘了一种广阔无垠的景象,"茫茫四海"指代着辽阔的国土,而“德教形矣”表达了帝王通过道德和教育来治理国家,使其成果显现。
整体而言,这段诗文通过对帝王礼仪行为的描写,传递了一种尊崇祖先、敬畏天命以及帝王以身作则、教化臣民的主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