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云外散,花色醉中多。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奈 我 宋 /晁 说 之 柰 我 所 安 何 ,无 烦 问 所 过 。潮 声 云 外 散 ,花 色 醉 中 多 。京 国 昨 宵 梦 ,边 城 几 日 歌 。功 名 悮 男 子 ,必 使 愧 云 萝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城(biān chéng)的意思:指边远的城市或地区,也可以指边境地区。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京国(jīng guó)的意思:指国都,也可用于形容地位高贵、权势显赫的人。
男子(nán zǐ)的意思:指有勇气、有胆识、有男子气概的男人。
声云(shēng yún)的意思:声音像云一样传播,形容声势浩大、声音传遍。
我所(wǒ suǒ)的意思:我所,指的是自己所拥有或所经历的事物或情况。
无烦(wú fán)的意思:没有烦恼,无忧无虑
云外(yú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世纷嚣,超脱尘俗的境地。
云萝(yún luó)的意思:形容云彩缭绕,如同蔓延的藤蔓。
昨宵(zuó xiāo)的意思:指昨天晚上,表示过去的时间。
- 注释
- 奈:无奈。
我:我。
所安:安身之处。
何:何处。
无烦:无需。
问:询问。
所过:过去的事。
潮声:海潮的声音。
云外:远处。
散:消散。
花色:花的颜色。
醉中:醉酒时。
多:显得多。
京国:京城。
昨宵:昨晚。
梦:梦境。
边城:边疆之城。
几日:几天。
歌:歌声。
功名:功名利禄。
误:误导。
男子:男子汉。
必使:必定使。
愧:感到愧疚。
云萝:山林中的植物,象征隐居生活。
- 翻译
- 我又能何处安身呢,无需再问过去的经历。
海潮的声音在远处消散,醉眼看花色显得更多。
昨晚京城的梦境犹在,这几天边城的歌声萦绕耳边。
功名利禄让男子迷失,必定让他们感到愧对山林的宁静。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奈我》,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以及对功名的反思。首句“奈我所安何”直抒胸臆,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困惑,不知何处可以安身立命。接下来的“无烦问所过”,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往生活的淡漠,不愿过多追忆。
“潮声云外散,花色醉中多”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醉意的画面,潮水声在远方消散,花色在醉眼中显得更加斑斓,诗人借景抒情,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逃避现实的心境。
“京国昨宵梦,边城几日歌”通过回忆京城的梦境和边城的歌声,展现了诗人对繁华与边塞生活的对比,可能暗含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功名误男子,必使愧云萝”点明主题,诗人认为追求功名是对男子的一种误导,这让他感到愧对隐居山林、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深深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的描绘,揭示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抉择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初度岭过韶州灵鹫广果二寺其寺院相接故同诗一首
五岭分鸢徼,三天峙鹫峰。
法堂因嶂起,香阁与岩重。
寒水千寻壑,禅林万丈松。
日将轻影殿,风闲响传钟。
佛帐珠幡绕,经函宝印封。
野鸣初化鹤,岸上欲降龙。
北牖泉埃散,南阶石癣浓。
净花山木槿,真蒂水芙蓉。
古塔留奇制,残碑纪胜踪。
一音三界路,十善百灵恭。
流窜同飘萚,登临暂杖筇。
摄衣趋福地,跪膝对真容。
忽似毗耶偈,还如舍卫逢。
宿心常恳恳,尔日更颙颙。
苦业暥前际,危光迫下舂。
已知空假色,犹念吉除凶。
覆护如无爽,归飞庶可从。
寄李十一建
外事牵我形,外物诱我情。
李君别来久,褊吝从中生。
忆昨访君时,立马扣柴荆。
有时君未起,稚子喜先迎。
连步笑出门,衣翻冠或倾。
埽阶苔纹绿,拂榻藤阴清。
家酝及春熟,园葵乘露烹。
看山东亭坐,待月南原行。
门静唯鸟语,坊远少鼓声。
相对尽日言,不及利与名。
分手来几时,明月三四盈。
别时残花落,及此新蝉鸣。
芳岁忽已晚,离抱怅未平。
岂不思命驾,吏职坐相萦。
前时君有期,访我来山城。
心赏久云阻,言约无自轻。
相去幸非远,走马一日程。
秋霖中奉裴令公见招早出赴会马上先寄六韵
雨暗三秋日,泥深一尺时。
老人平旦出,自问欲何之。
不是寻医药,非干送别离。
素书传好语,绛帐赴佳期。
续借桃花马,催迎杨柳姬。
只愁张录事,罚我怪来迟。
中书连直寒食不归因怀元九
去岁清明日,南巴古郡楼。
今年寒食夜,西省凤池头。
并上新人直,难随旧伴游。
诚知视草贵,未免对花愁。
鬓发茎茎日,光阴寸寸流。
经春不同宿,何异在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