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淡公·其十一》
《送淡公·其十一》全文
唐 / 孟郊   形式: 古风

牵师袈裟别,师断袈裟归。

问师何苦去,感吃言语稀。

意恐被诗饿,欲住将底依。

殷刘言史,饿死君已噫。

不忍见别君,哭君他是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何苦(hé kǔ)的意思:为什么要受苦,为什么要做无谓的努力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言语(yán yǔ)的意思:言辞、语言。

殷刘(yīn liú)的意思:形容人们对利益的争夺非常激烈,争斗不休。

翻译
拉着师父的袈裟告别,师父独自带着袈裟离去。
我问师父为何要走,感觉你的话语越来越少。
担心你会因诗才受困,想留下却不知何处投靠。
想起卢殷和刘言史,他们因饥饿而辞世,你的命运也令人叹息。
我不忍心看你离别,为你哭泣,心中满是对是非的忧虑。
注释
牵:拉。
师:师父。
袈裟:僧人的长袍。
别:告别。
断:独自。
归:离去。
何苦:为何要。
感:感觉。
稀:少。
意恐:担心。
诗饿:因诗才受困。
底依:何处投靠。
卢殷刘言史:历史上的诗人。
饿死:因饥饿而死。
噫:叹息。
不忍:不忍心。
是非:对错,纷争。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送淡公(其十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位友人的离别之情。此诗语言质朴自然,但却透露出深厚的情感。

"牵师袈裟别,师断袈裟归。问师何苦去,感吃言语稀。"

这几句描绘了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牵师袈裟别"表达了难以割舍的情感,而"问师何苦去"则表现出对友人离去原因的关心和询问。"感吃言语稀"则是说即使是简单的问候之词,也让人感到语言贫瘠,难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绪。

"意恐被诗饿,欲住将底依。卢殷刘言史,饿死君已噫。"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深,担心自己会因为思念而消瘦至极(意恐被诗饿),希望能留下些许痕迹(欲住将底依)。"卢殷刘言史,饿死君已噫"则是引用古人故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不忍见别君,哭君他是非。"

最后两句直接流露出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与哀伤之情,甚至到了无法自抑地哭泣的地步(不忍见别君),而这种哀伤也不是简单的情感冲动(哭君他是非)。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直接的语言描绘了朋友之间深切的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友人的离开时的复杂心态和不舍之情。

作者介绍
孟郊

孟郊
朝代:唐   字:东野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生辰:751~814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猜你喜欢

送司功入京

崇裕有幸会,得遇明流行。

司士向京去,旷野哭声哀。

(0)

夜夜曲

自从君去夜,锦幌孤兰麝。

欹枕对银缸,秦筝绿窗下。

(0)

塞下曲·其四

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

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

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

(0)

相和歌辞.采莲曲二首·其一

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汎木兰舟。

春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

(0)

夜到润州

夜入丹阳郡,天高气象秋。

海隅云汉转,江畔火星流。

城郭传金柝,闾阎闭绿洲。

客行凡几夜,新月再如钩。

(0)

齐.王僧虔

位高名重不堪疑,恳让仪同帝亦知。

不学常流争进取,却忧门有二台司。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