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寒 食 与 器 之 游 南 塔 寺 寂 照 堂 宋 /苏 轼 城 南 钟 鼓 斗 清 新 ,端 为 投 荒 洗 瘴 尘 。总 是 镜 空 堂 上 客 ,谁 为 寂 照 境 中 人 。红 英 扫 地 风 惊 晓 ,绿 叶 成 阴 雨 洗 春 。记 取 明 年 作 寒 食 ,杏 花 曾 与 此 翁 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红英(hóng yīng)的意思: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记取(jì qǔ)的意思:记住并牢记事物的内容。
空堂(kōng táng)的意思:空无一人的房间或堂屋
明年(míng nián)的意思:明年指的是下一年,即即将到来的年份。
年作(nián zuò)的意思:指年龄较小的人所作的事情。
清新(qīng xīn)的意思:指清爽、新鲜、不受污染的状态或氛围。
扫地(sǎo dì)的意思:指清理、整理、打扫地面。也比喻清除污秽、整顿秩序。
上客(shàng kè)的意思:指高贵的客人或重要的访客。
堂上(táng shàng)的意思:指在家庭或团体中的正式场合中,以长辈或上级的身份出席或主持会议、座谈等活动。
投荒(tóu huāng)的意思:指离开家园,到荒地上居住或从事艰苦的劳动。
阴雨(yīn yǔ)的意思:指天气阴沉、多雨的情况。
钟鼓(zhōng gǔ)的意思:指宴会或庆典上的钟声和鼓声,也用来比喻各种喜庆、热闹的场合。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总是(zǒng shì)的意思:始终如一,一直都是这样
绿叶成阴(lǜ yè chéng yīn)的意思:指在有个别人的光环映衬下,其他人黯然失色或被边缘化。
- 注释
- 钟鼓:古代报时或庆典的乐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投荒:指被贬到偏远荒凉之地。
寂照:寂静而深沉的照耀,可能指心灵的宁静。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天,禁烟火以祭祖。
- 翻译
- 城南的钟鼓声相互交织,带来清新的气息,似乎是特意洗净荒野的瘴气尘埃。
这里总是镜子般的空荡大堂,无人问津,又有谁能成为静照其中的人。
早晨的微风吹过,落下的红花如同清扫地面,春雨洗涤后绿叶繁茂成荫。
记住明年寒食节时,这盛开的杏花曾与我为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春日景象,城南的钟鼓声声中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端为投荒洗瘴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喧嚣的摒弃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寂照堂内,镜子映出一个空旷宁静的空间,而诗人却以一种客观的姿态置身其中,观察着这片境地中的每一个人。
"红英扫地风惊晓,绿叶成阴雨洗春"两句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花瓣随风舞落,树叶在雨水中变得更加浓郁。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春天生机与更新的感受。
最后两句"记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与此翁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感慨。寒食是一个传统节日,而杏花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物的点缀,也象征着岁月的轮回和人生的邂逅。
整首诗通过对南塔寺寂照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苏轼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以及他对于生命流转和自然美景深刻的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