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泉》
《山泉》全文
唐 / 李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半空下水,势去响如雷。

静彻啼猿寺,高凌坐客台。

同经剑阁,身若到天台

溅树吹成冻,凌祠触作灰。

中试楖栗,浅处落莓苔

半夜重城闭,潺湲上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夜(bàn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深夜时分。

半空(bàn kōng)的意思:指没有根基、没有依托或没有实质内容的事物或情况。

潺湲(chán y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声音轻柔、细腻。

莓苔(méi tái)的意思:指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上来(shàng lái)的意思:指事物从下往上或由远处移动到近处。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同经(tóng jīng)的意思:指相同的经历或境遇。

下水(xià shuǐ)的意思:指投资或参与某项事业或项目。

枕上(zhěn shàng)的意思:枕头上面,表示非常亲近、亲密的关系。

重城(zhòng chéng)的意思:指城墙高大坚固,难以攻破。

中试(zhōng shì)的意思:中试是指在考试或评估中获得中等成绩或通过的意思。

坐客(zuò kè)的意思:指宾主相对,主人招待客人。

翻译
水从半空中落下,声音如同雷鸣。
寂静中传来猿猴寺庙的啼叫声,高处的平台让游客感到仿佛在天台之上。
耳边仿佛经过了剑门关的壮丽,身体似乎登上了天台峰。
水花溅起,冻结在树枝上;寒冷的水气使祠庙的灰烬都冻结成冰。
水深的地方冲击着坚硬的槠栗树,浅处则覆盖着莓苔。
深夜时分,城门紧闭,流水声伴我入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诗中“半空飞下水”一句,以宏大的画面将山间奔腾的溪流形象化为天降之水,既表现了水势的迅猛,也体现了诗人的惊叹。

“静彻啼猿寺”则是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喧嚣的人世与宁静的自然相对照,突出了山中的宁静与远离尘嚣。同时,“高凌坐客台”一句,更进一步地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处,以俯瞰众生的态度,体验着超然物外的情怀。

“耳同经剑阁,身若到天台”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将听觉与视觉的感受相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置身于山间的感觉,如同置身剑拔之地,身临天际,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

“溅树吹成冻,凌祠触作灰”则是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描写,水流冲刷树木,结冰成冻;山风过处,连庙宇之尘也被吹得飞扬,显现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深中试楖栗,浅处落莓苔”两句,更是细腻地描绘了山中的生机与静谧。诗人在山间探寻,用心体验每一处景物的变化,从而感受到生命力的活力和自然之美。

“半夜重城闭,潺湲枕上来”最后两句,则是时间与空间的交织。深夜时分,山谷中的溪流声响起,宛如在诗人的枕边轻轻流过,这样的描写不仅传达了声音的美,也表达了一种宁静与孤独的生活状态。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刻画和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作者介绍
李洞

李洞
朝代:唐   字:才江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句·其一

十度花残一觉眠。

(0)

妙峰亭

尘世有仙境,清绝不可言。

寒江露沙迹,晚嶂埋云根。

暇日推吏案,呵道穿僧门。

来饮岩下水,何必携芳樽。

(0)

题巾山

一夜空山闻杜鹃,落花流水两茫然。

凭栏不觉春归去,目极平芜绿际天。

(0)

沁园春.寿处州吴雨岩

持节浙东,六十年前,紫阳老师。

看粟移七郡,功深到处,棠阴一道,民尚思之。

心印亲传,雨岩来括,寅岁幸无庚子饥。

仁同视,更备存先具,仓积千斯。青州阴德天知。

只此事堪为崧岳祈。

与太夫人寿,相看华发,转中书令,长著斑衣。

岁岁梅花,樽前索笑,霜月先圆两夜规。

称觞了,报春风千里,班觐龙墀。

(0)

征妇叹

莲浴双鸳鸯,梧栖双凤凰。

双舞蝶度墙,双飞燕归梁。

倚栏人颦翠,忍泪心暗伤。

闭户罗帏悄,孤灯耿空房。

欲睡睡未得,独坐理丝簧。

弹吹不成调,征夫天一方。

(0)

唐僧逢汉宝,山洞得天名。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