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吴亭作》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临 吴 亭 作 宋 /王 安 石 补 穿 葺 漏 仅 区 区 ,志 义 殊 嗟 士 大 夫 。欲 致 太 平 非 一 日 ,谩 劳 使 者 报 新 书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大夫(dài fu)的意思:指医生或医学专家。
谩劳(màn láo)的意思:形容别人的辛劳或劳动被人轻视或不重视。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使者(shǐ zhě)的意思:指派出去传递消息或执行任务的人。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新书(xīn shū)的意思:指新出版的书籍,也可比喻新的观点、新的学说、新的理论等。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志义(zhì yì)的意思:指人的志向和行为应当有远大的目标和高尚的道德;指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奋发有为的行为。
士大夫(shì dà fū)的意思:指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 注释
- 补穿葺漏:修补破旧。
区区:微小,不值一提。
志义:高尚的志向和道义。
殊嗟:令人赞叹。
士大夫:古代指官吏或有学问、地位较高的人。
欲致太平:想要实现社会安定。
非一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谩劳:徒然劳累,白费力气。
使者:使者或者官员。
报新书:上报新的政事或信息。
- 翻译
- 仅仅修补那些破旧的地方,实在微不足道
士大夫们的高尚情操和志向令人赞叹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他积极推动政治改革以达到社会太平的愿景。诗中的“补穿葺漏”比喻修补国家政事之不足,“区区”表达一种谦逊态度,显示作者对自己任务认识到的重要性与艰巨性。“志义殊嗟士大夫”则表明王安石对于当时士大夫阶层有着不同的志向和抱负,他希望能引导他们共同为实现太平社会而努力。
“欲致太平非一日”强调了达到太平状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谩劳使者报新书”则是说通过辛勤的工作和不断地记录下改革成果,用以告知天下。
整首诗体现了王安石推行新政、希望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心声,同时也透露出他面对改革阻力时的坚持和不懈努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