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别刘及叔兵部》
《留别刘及叔兵部》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刘生为我别,何以衔杯

一曲东平意,相如西蜀才

蒯缑锦水,花笔掩兰台

但断忧时泪,吟诗瘦莫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东平(dōng píng)的意思:平和、安宁

何以(hé yǐ)的意思:为什么,怎么,用什么方法

锦水(jǐn shuǐ)的意思:形容水面上波光粼粼,色彩斑斓。

蒯缑(kuǎi gōu)的意思:指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兰台(lán tái)的意思:指美好的地方或环境。

刘生(liú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非常优秀,出类拔萃。

平意(píng yì)的意思:平息争执、消除误会

蜀才(shǔ cái)的意思:指有才能的人,特指有才干的人才。

为我(wèi wǒ)的意思:为了我

西蜀(xī shǔ)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四川地区,也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与四川地区有关。

衔杯(xián bēi)的意思:指饮酒时举杯,表示敬酒或祝酒。

相如(xiàng rú)的意思:相貌酷似,如出一辙。

一曲(yī qǔ)的意思:指一首曲子,也用来比喻一段事情或一段时间。

吟诗(yín shī)的意思:吟咏诗词。

忧时(yōu shí)的意思:在困难或危险的时候感到忧虑或担心。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子升所作的《留别刘及叔兵部》。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刘生为我别,何以写衔杯”,开篇即点出与友人离别的场景,以“衔杯”这一动作表达离别时的不舍与伤感。接下来,“一曲东平意,相如西蜀才”,运用典故,将友情比作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蒯缑悬锦水,花笔掩兰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以“蒯缑”(古代的一种乐器)和“锦水”象征着美好的回忆,而“花笔”和“兰台”则暗示了友人才华横溢,作品如同花朵般绚烂,同时也隐喻了友人即将离开,留下的是他辉煌的成就。

最后,“但断忧时泪,吟诗瘦莫哀”,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友人离去后,只能通过泪水来表达内心的忧愁,但即便如此,也不会让友人看到自己的哀伤,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关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妓锄田行

红楼昔日高入云,云中摇曳留仙裙。

千金良夜世争死,一曲纤歌天喜闻。

春风着人不肯久,红丝牵作田郎妇。

田郎重田不重娇,宝瑟银筝敝如帚。

五月雨多苗生慎,荷锄下田学破苗。

尺布笼头汗洗面,望树不得乘凉飙。

田郎击鼓促工急,偷向溪边背花立。

回身照水不自识,水底何人相对泣。

归来沿路收堕枝,恐畏明朝炊泬糜。

少年宝马谁相问,十里芳尘风外嘶。

(0)

除夕怀瘦弟

我逢除夕已三十,去岁岁除如昨日。

年年买酒作岁馀,不觉黄金易挥掷。

轩空茫茫星复霜,旧来儿子今昂藏。

今人惟恨去古久,壮老那知翻覆手。

镜中颜色天不欺,世上功名我何有。

去年有弟东西头,今年望云相向愁。

好书好茗只独领,燕市得识荆高不。

客中有鱼亦可餐,谒天烧桂非为官。

儿支门户阿母欢,我得闭门风雪寒。

王城之高插青昊,万虫扰扰各饥饱。

一笑应成独醒狂,五更定忆江南好。

嵎夷日出天下春,万人心目殊新陈。

先生在尘亦欢喜,径知魏晋非徙秦。

且上高楼望穷北,望君如我好颜色。

更如引吭哦新诗,江北江南春一时。

(0)

三十诗史·其四

九霄阊阖听天排,虎踞秦淮气象佳。

甥馆歌残银汉曲,帝州花谢女儿槐。

番楼突兀新妆阁,监石模糊古禦街。

何北何南梁上屋,不如东去筑漳台。

(0)

岁晚乞病解官书示子言

初魄无光觉夜寒,绕城冰雪路漫漫。

十年涕泪今何补,一病仓皇死未安。

扰扰世随人意改,冥冥天在雾中看。

支离与子寻诗梦,觉后园林已岁残。

(0)

望庐山

此日浔阳水,相传异禹年。

九流归一壑,极目见庐山。

阳鸟随春尽,彭蠡入夜寒。

荆扬归浩荡,楼橹几时安。

(0)

暮秋偕诸子登衡阳紫云峰

紫云最高处,飞锡共登临。

秋老山容瘦,天寒木叶深。

西风孤鸿唳,流水道人心。

坐久林塘晚,寥寥钟梵音。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