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台知价重,著匣恐尘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尚 书 命 题 瓦 砚 唐 /徐 夤 远 向 端 溪 得 ,皆 因 郢 匠 成 。凿 山 青 霭 断 ,琢 石 紫 花 轻 。散 墨 松 香 起 ,濡 毫 藻 句 清 。入 台 知 价 重 ,著 匣 恐 尘 生 。守 黑 还 全 器 ,临 池 早 著 名 。春 闱 携 就 处 ,军 幕 载 将 行 。不 独 雄 文 阵 ,兼 能 助 笔 耕 。莫 嫌 涓 滴 润 ,深 染 古 今 情 。洗 处 无 瑕 玷 ,添 时 识 满 盈 。兰 亭 如 见 用 ,敲 戛 有 金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耕(bǐ gēng)的意思:指用笔耕耘、努力工作,特指从事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
不独(bù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只是
春闱(chūn wéi)的意思:指科举制度中的春季考试,也泛指科举考试的场所。
端溪(duān xī)的意思:指站在溪边,端着水往前走。比喻做事情小心谨慎,避免出错。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将行(jiāng xíng)的意思:指事情将要发生或即将实现。
匠成(jiàng chéng)的意思:指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磨练,成为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形容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最终取得卓越成就。
金声(jīn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悦耳。
涓滴(juān dī)的意思:指极小的数量或程度,形容非常细微或微小。
军幕(jūn mù)的意思:指军队的帐幕,也指军队的指挥机构。
兰亭(lán tíng)的意思: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也指文人墨客的聚会。
临池(lín chí)的意思:指站在池边观看,比喻学习或参悟书法、绘画等艺术时的心境。
满盈(mǎn yíng)的意思:充满、充实
青霭(qīng ǎi)的意思:形容山水或景色迷蒙、朦胧。
全器(quán qì)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具备全面的才能或能力,能胜任各种任务。
染古(rǎn gǔ)的意思:指受到古人的影响,具有古人的风采和才华。
濡毫(rú háo)的意思:用湿毛笔写字,比喻笔力优美流畅。
守黑(shǒu hēi)的意思:指守住黑暗、不见光明,比喻固守陈旧观念、不进取。
松香(sōng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心情豁达开朗,不受外界困扰。
文阵(wén zhèn)的意思:指文采华丽、辞章繁复的文辞。
无瑕(wú xiá)的意思:没有瑕疵或缺陷,完美无缺。
瑕玷(xiá diàn)的意思:指缺点、污点、瑕疵。
雄文(xióng wé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文章内容雄壮豪迈,气势磅礴。
郢匠(yǐng jiàng)的意思:指技艺高超的工匠或工程师。
著名(zhù míng)的意思:指非常有名,广为人知的。
琢石(zhuó shí)的意思:用磨琢的方法,使原本毛糙的石头变得光滑,比喻修炼、磨练,使人变得更加完美。
- 翻译
- 从远处的端溪获取,都因郢地工匠的手艺。
开凿山石,青色云雾中断,精心雕琢石头,紫色花朵般轻盈。
研磨的墨香四溢,蘸笔的字句清新。
进入书斋,深知其价值珍贵,怕尘埃沾染,藏于匣中。
坚守墨色,保持完整,早早便在砚池边闻名。
在春天的科举考试中,带着它,也随军帐出行。
它不仅在文章战场上雄壮,还能助人写作。
别嫌弃它的点滴滋润,它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情感。
洗净后无丝毫瑕疵,添加墨水时,满盈的容量可见。
如同兰亭盛会,使用它书写,会发出金石之声。
- 注释
- 端溪:著名的砚石产地。
郢匠:郢地技艺高超的工匠。
凿山:开凿山石制作砚台。
琢石:精心雕刻石头。
散墨:研磨出的墨汁。
濡毫:蘸笔。
价重:价值珍贵。
尘生:尘埃沾染。
守黑:坚守墨色。
临池:在砚池边。
春闱:春季科举考试。
军幕:军帐。
雄文阵:文章战场。
笔耕:写作。
涓滴润:点滴的滋润。
古今情:深远的情感。
无瑕玷:无丝毫瑕疵。
识满盈:满盈的容量。
兰亭:著名的书法聚会。
敲戛:书写的声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瓦砚的制作过程和其文化价值,充满了对物质劳动和书写工具的赞美。开篇“远向端溪得,皆因郢匠成”表明瓦砚来自遥远的地方,其精湛工艺源自古代的郢地匠人。“凿山青霭断,琢石紫花轻”则形象地描述了从山中开采原料并雕琢成型的过程,其中“青霭”和“紫花”指的是瓦砚上自然形成的美丽纹理。
接下来的“散墨松香起,濡毫藻句清”描绘了书家使用瓦砚蘸水染墨的情景,其中“松香”暗示着书房内的雅致气氛,而“藻句清”则表明通过瓦砚蘸取的墨汁清澈纯净。
“入台知价重,著匣恐尘生”显示了对这件工艺品价值的认识以及保存它的谨慎态度。诗人担心将其置于匣中后可能积累尘土而失去光泽,因此强调了保护和珍视。
“守黑还全器,临池早著名”则表达了书家对使用瓦砚保持原始状态的重视,以及通过长时间使用而逐渐成就其声誉。诗中的“军幕载将行”可能暗示着书写工具在古代军事行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最后,诗人赞扬了瓦砚不仅是文人的重要伴侣,也能辅助农耕的劳作。“莫嫌涓滴润,深染古今情”表明即便是细小如水滴的润泽也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而“洗处无瑕玷,添时识满盈”则强调了经历时间洗礼后的瓦砚变得更加完美和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瓦砚制作工艺、使用场景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于物品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徐夤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