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杂咏下·芥纳寮》由宋代诗人洪适所作,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与微观世界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地战两蛮触,气吞九云梦。” 开篇即以“蛮触”之战隐喻大地的动荡与冲突,而“气吞九云梦”则描绘出一种浩渺无垠、充满想象的宇宙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与力量,也暗示了人类思想与梦境的广阔空间。
接下来,“何以纳须弥,是中甚空洞。”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问句“何以纳须弥”,诗人提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如何将巨大的须弥山装入微小的空间之中?这不仅是一个物理上的挑战,更是一个哲学上的思考,引人深思。而“是中甚空洞”则揭示了答案所在——在看似有限的空间内,实际上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与奥秘。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宏观与微观、物质与精神、有限与无限等对立概念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奥秘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微观世界中蕴含的宏大宇宙观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西湖重午作
高诵招魂招屈平,只应沉恨隔浮萍。
著骚直以尸为谏,亡楚如何醉不醒。
像虎空悬青艾束,辟兵难望綵丝灵。
凭君一激沅湘水,净洗中原血铠腥。
敬谢章泉赵昌甫二十韵
耆旧半凋落,在者如晨星。
与翁别豫章,十见草木青。
人生几堪别,梦寐生羽翎。
迢迢玉溪波,近昨尝再经。
携家事多难,所至那得停。
山中空望来,日夕不掩扃。
岂独负兹约,尺书亦沈冥。
逢人问消息,但喜言康宁。
堕来两卷什,一以慰飘零。
感此故意弘,不我迹以形。
文章出晚岁,字画犹壮龄。
诵之西湖滨,惊动孤山灵。
翁卷游崆峒,一已烦邮铃。
幸翁良未衰,吾党存典刑。
遥闻曾入郛,谅为韩与丁。
郡斋待且久,几宿涧上亭。
今春少晴时,涧水应泠泠。
归来安稳否,薰风入林坰。
愿言爱玉骨,逍遥卧殊庭。
会面虽未期,忽聚江湖萍。
《敬谢章泉赵昌甫二十韵》【宋·赵师秀】耆旧半凋落,在者如晨星。与翁别豫章,十见草木青。人生几堪别,梦寐生羽翎。迢迢玉溪波,近昨尝再经。携家事多难,所至那得停。山中空望来,日夕不掩扃。岂独负兹约,尺书亦沈冥。逢人问消息,但喜言康宁。堕来两卷什,一以慰飘零。感此故意弘,不我迹以形。文章出晚岁,字画犹壮龄。诵之西湖滨,惊动孤山灵。翁卷游崆峒,一已烦邮铃。幸翁良未衰,吾党存典刑。遥闻曾入郛,谅为韩与丁。郡斋待且久,几宿涧上亭。今春少晴时,涧水应泠泠。归来安稳否,薰风入林坰。愿言爱玉骨,逍遥卧殊庭。会面虽未期,忽聚江湖萍。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467c692cf81bc8946.html
念奴娇·其二落梅
玉龙声杳,正瑶台曲舞,香山初彻。
褪粉掐酥千万颗,满地平铺银雪。
草褥香茵,苔钱买住,留待黄昏月。
有人妆罢,对花凝伫愁绝。
休更恨落羞开,东君情分,自古多离别。
好把芳心收拾取,与个和羹人说。
摆脱风尘,消停酸苦,终有成时节。
浮花浪蕊,到头不是生活。
水龙吟
无情风掠芭蕉响,还是重门已闭。
银缸独对,相思方切,教人怎睡。
解叹从前事,解叹了、依前鳖气。
想他家那里,知人憔悴,相应是、睡也未。
且恁和衣强寝,奈无寐、依前重起。
起来思想,当初与你,忒煞容易。
及至而今也,半头天眼,不存不济。
最消魂苦是,黄昏前后,冷清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