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兼山屐应,路带楚吟回。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多应(duō yìng)的意思:多次应对,多方面应用。
过桥(guò qiáo)的意思:指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成功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兼山(jiān shān)的意思:同时担负多项任务或职责。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山屐(shān jī)的意思:指山区人民穿的木底草鞋。
一一(yī yī)的意思:逐个、一个一个地;按顺序、依次。
中得(zhōng de)的意思:获得、得到、取得
- 鉴赏
这首《十二声诗(其二)杖声》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杖声在溪流与山谷间流转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首句“隔溪微送响”,以“微”字点出声音的轻柔,仿佛是溪水在远处轻轻摇曳,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宁静的基调。接着,“一一入徘徊”则将这种声音具象化,仿佛每一声响都带着一丝犹豫和徘徊,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声向静中得,客从何处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声音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了声音在寂静中的独特存在,同时也引出了“客”的形象,暗示着远方有人或物正缓缓接近,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谷兼山屐应,路带楚吟回。”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谷与行人的脚步声相呼应,仿佛山谷也在低声吟唱,与行人的思绪共鸣。同时,“楚吟”一词借用了古代楚地的诗歌传统,增添了一份文化韵味。
最后,“渐觉过桥疾,多应落日催。”这两句描绘了声音逐渐加快,似乎是在追赶时间的脚步,而这一切都在夕阳的余晖中进行,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紧迫感,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结束或是新的开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杖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时间与空间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