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二声诗·其二杖声》
《十二声诗·其二杖声》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隔溪微送响,一一徘徊

声向静中得,客从何处来。

兼山屐应,路带楚吟回。

渐觉过桥疾,多应落日催。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多应(duō yìng)的意思:多次应对,多方面应用。

过桥(guò qiáo)的意思:指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成功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兼山(jiān shān)的意思:同时担负多项任务或职责。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山屐(shān jī)的意思:指山区人民穿的木底草鞋。

一一(yī yī)的意思:逐个、一个一个地;按顺序、依次。

中得(zhōng de)的意思:获得、得到、取得

鉴赏

这首《十二声诗(其二)杖声》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杖声在溪流与山谷间流转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首句“隔溪微送响”,以“微”字点出声音的轻柔,仿佛是溪水在远处轻轻摇曳,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宁静的基调。接着,“一一入徘徊”则将这种声音具象化,仿佛每一声响都带着一丝犹豫和徘徊,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声向静中得,客从何处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声音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了声音在寂静中的独特存在,同时也引出了“客”的形象,暗示着远方有人或物正缓缓接近,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谷兼山屐应,路带楚吟回。”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谷与行人的脚步声相呼应,仿佛山谷也在低声吟唱,与行人的思绪共鸣。同时,“楚吟”一词借用了古代楚地的诗歌传统,增添了一份文化韵味。

最后,“渐觉过桥疾,多应落日催。”这两句描绘了声音逐渐加快,似乎是在追赶时间的脚步,而这一切都在夕阳的余晖中进行,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紧迫感,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结束或是新的开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杖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时间与空间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高士颂九十一首·其五十六张仲蔚

仲蔚遐轮,景卿并辙。洞探乾曜,兼长椠业。

阖户栖神,荆楱掩绝。尘鉴何知,馨光不灭。

(0)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一四九晏元献公

以臣事君,大臣之义。公在相位,实克有是。

嫉恶匪隘,检身益严。弗丏恩泽,世称尔贤。

(0)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八十七梁武帝

著述浩穰,齐鲁宿儒。性行简俭,山泽之臞。

梵典徒勤,帝纪不立。反噬弯弧,皇图遂讫。

(0)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八十三宋文帝

恭俭德纯,元嘉政美。守法不苛,容物无弛。

内清外宴,文教亦举。谋泄房帷,祸成商竖。

(0)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四十八萧酂侯

佐时兴王,根本重任。式赞治平,画一之政。

谦谦其退,翼翼其恭。一代元臣,高朗令终。

(0)

清江引·其十二

沉沉雨深当夜午。爽气浮轩户。

情忘水竹居,梦断长安路。洗胸中从来尘与土。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