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仆所至,未尝出游。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不可不一问。既见,则有间矣。明日,阻风,复留,见之。作三绝句,呈闻复,并请转呈参寥子,各赋数首·其一》
《仆所至,未尝出游。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不可不一问。既见,则有间矣。明日,阻风,复留,见之。作三绝句,呈闻复,并请转呈参寥子,各赋数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六言诗  押[尤]韵

亦知壶子不死,敢问老聃所游。

瑟瑟寒松露骨眈眈病虎垂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垂头(chuí tóu)的意思:低下头颅,表示沮丧、失望、无精打采等情绪。

眈眈(dān dān)的意思:形容贪婪、垂涎欲望强烈的样子。

壶子(hú zǐ)的意思:壶子是指一种容器,比喻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或内在品质。

露骨(lù gǔ)的意思:直接、明显,没有掩饰或隐瞒。

瑟瑟(sè sè)的意思:形容寒冷或惊恐的样子。

松露(sōng lù)的意思:形容人或物重要而珍贵,难以得到或理解。

翻译
也明白壶子并未真正死去,我斗胆询问老子曾经游历过的地方。
寒冷的松树露出了骨头般苍老,病弱的老虎低垂着头颅。
注释
亦知:知道。
壶子:古代道家人物,此处指庄子寓言中的壶子,代表超越生死的存在。
不死:不朽,不死身。
敢问:斗胆询问。
老聃:即老子,道家创始人。
所游:游历过的地方。
瑟瑟:形容物体颤抖或冷得发抖。
寒松:形容松树因年老而显得苍劲、寒冷。
露骨:暴露在外,显得骨瘦如柴。
眈眈:形容眼神凶猛或警惕。
病虎:生病的老虎,比喻虚弱无力。
垂头:低头,形容失去活力或沮丧。
鉴赏

诗中“亦知壶子不死,敢问老聃所游”两句,以比喻和反诘的形式表达了对朋友病中的关切。壶子是传说中不死的仙人,老聃则代指道家的高人。诗人通过这种设问,不仅是在询问友人的去向,更是在表达自己对友人健康的关心和期盼。

“瑟瑟寒松露骨,眈眈病虎垂头”两句,则生动地描绘了朋友因病而显得瘦弱与痛苦的情形。瑟瑟的松树似乎也感受到了秋天的寒冷,而“露骨”的形象则强调了病中的消瘦;“眈眈病虎垂头”则通过猛兽的形象,表现出友人因病而失去力量的凄凉。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情谊和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通过这种艺术加工,诗中传达出了一种超越常情的关怀和同情,使人读之感受到一种深远的思想共鸣。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彭士扬归西昌·其一

乡山南望飞云外,万里还家綵服成。

心事已同秋水净,宦情浑似晚烟轻。

亦知衰薄惭闾里,且复欢娱慰父兄。

后夜光辉动牛斗,书船应溯豫章城。

(0)

雨中感怀

檐前水到竹棚头,檐下雨鸣殊未休。

挟册儿童断来往,傍篱凫鸭自沈浮。

即过东家邀短筏,莫须西埠买轻舟。

客怀坐此堪惆怅,风景萧条况近秋。

(0)

题刘士皆云林小画

春雾晓初收,春山翠欲流。

林霏疑雨润,岚彩近天浮。

故里三华麓,当年一叶舟。

看图浑彷佛,虚负水亭幽。

(0)

题勉仁学士岁寒图

岁晏朔风劲,雨雪何霏霏。

原陆莽萧条,百卉具已萎。

郁郁凌云松,猗猗脩竹枝。

皎皎林间梅,鲜葩亦已披。

并秀以相依,况与瑶华宜。

潇洒清白居,足怡君子怀。

艳阳耀丹萼,赪霞映紫蕤。

当春岂不时,不及商飙摧。

谅非冱寒节,曷表贞素姿。

永托金石契,迟暮以为期。

(0)

颜谷辞

山青青兮郁盘,又英英兮白云。

蔼嘉树兮颜谷,流泸水兮澄源。

源左右兮上有原田,鱼潜泳游兮禾麻秀蕃。

谷中之人兮连居接门,一姓盛大兮伯叔弟昆。

不斲为饰兮朴之惇,夕还诵弦兮画行耨耘。

嗟嗟夫子兮超哉拔伦,金玉为质兮组绣文。

握廉秉节兮服义仁,袆椒茝兮有馥其身。

逍摇徜徉兮以秋以春,胡不永世兮溘飘尘。

嗟嗟夫子兮身去名存,怀不可见兮空可闻。

世纷纷兮华薄群,安得硕人兮永亲。

空望颜谷兮涕泗沾巾。

(0)

梧桐竹石图

高梧冒岚密,修篁依石疏。

忆在西林院,閒窗凉雨馀。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