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轩长老二绝·其二》全文
- 注释
- 担头:肩上。
挑得:挑着。
黄州笼:黄州的竹笼(可能指装有物品的笼子)。
圆通:圆通寺。
一笑开:心情开朗。
却到:然而来到。
山前:山脚下。
人已寂:四周寂静。
无一物:没有东西。
可担回:可以带回去的。
- 翻译
- 肩上挑着黄州的竹笼,走过圆通寺时心情开朗。
来到山前却发现四周寂静无人,什么也带不回去。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东轩长老二绝(其二)》。诗人通过描绘挑着黄州笼走过圆通寺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担头挑得黄州笼"形象地写出主人公肩负着某种负担或责任,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行过圆通一笑开"则暗示他在经过寺庙时,或许得到了某种启示或释然,露出微笑,暂时放下心中的重负。
"却到山前人已寂"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心境,山前的寂静可能象征着人生的孤独或静寂,诗人意识到在面对自然和自我时,一切外在的负担都显得微不足道。"亦无一物可担回"更是点明了诗人领悟到世间万物皆空,无需再将任何外在事物背负在心。
整首诗以日常小事为切入点,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苏辙诗歌清新脱俗、富有禅意的特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奉使益州至长安发钟阳驿
跻险方未夷,乘春聊骋望。
落花赴丹谷,奔流下青嶂。
葳蕤晓树滋,滉瀁春江涨。
平川看钓侣,狭径闻樵唱。
蝶戏绿苔前,莺歌白云上。
耳目多异赏,风烟有奇状。
峻阻将长城,高标吞巨舫。
联翩事羁靮,辛苦劳疲恙。
夕济几潺湲,晨登每惆怅。
谁念复刍狗,山河独偏丧。
送潘述应宏词下第归江南
愁与醉相和,昏昏竟若何。
感年怀阙久,失意梦乡多。
雨里行青草,山前望白波。
江楼覆棋好,谁引仲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