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癸酉九秋下浣菊宴赠诗十四首·其十赠钱老世兄夔若》
《癸酉九秋下浣菊宴赠诗十四首·其十赠钱老世兄夔若》全文
清 / 祝廷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校书扫叶日日秋风

苦经寒暑,精诚贯始终

中有真乐,谁与共肤功

吾党耆硕贤劳合让公。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诚贯(chéng guàn)的意思:真诚贯穿,一直贯彻到底

肤功(fū gōng)的意思:指通过外表的光鲜亮丽来掩盖内在的缺陷或不足。

精诚(jīng chéng)的意思:指心灵纯粹,情感真挚,态度真诚。

苦经(kǔ jīng)的意思:指经历了痛苦、艰辛的历练或经验。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扫叶(sǎo yè)的意思:比喻只看表面,不深究内情。

耆硕(qí shuò)的意思:形容年纪大而才华出众的人。

始终(shǐ zhōng)的意思:一直,始终如一

吾党(wú dǎng)的意思:指自己所属的党派或团体。

贤劳(xián láo)的意思:指一个人既聪明有才能,又勤奋努力。

校书(xiào shū)的意思:指校正书籍中的错误或补正缺漏。

辛苦(xīn kǔ)的意思:指劳累费力、辛辛苦苦的工作

与共(yǔ gòng)的意思:与其他人共同分享、共同拥有或共同承担。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鉴赏

这首诗以“校书如扫叶”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校书工作的辛勤与持久,如同扫落叶一般,每日都在与秋风抗争。接着,“日日战秋风”一句,生动展现了校书人面对工作挑战时的坚韧不拔。诗人通过“辛苦经寒暑”,强调了校书工作所经历的艰苦岁月,无论是酷热还是严寒,都未曾停止过努力。

“精诚贯始终”则表达了校书人对工作的全心投入和坚持到底的精神,这种精神如同贯穿始终的精诚,坚定不移。接下来,“此中有真乐”一句转折,指出在看似艰辛的工作中,其实蕴含着真正的乐趣,这乐趣可能来自于对知识的追求、对文化的热爱,或是与志同道合之人的交流。

“谁与共肤功”则提出了一种疑问,即在这样的努力中,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并分享这份辛劳与成就呢?这既是对社会认知的一种反思,也是对同僚、朋友之间情感联结的渴望。

最后,“吾党多耆硕,贤劳合让公”表达了对老年学者的尊敬与赞扬,认为他们作为知识的守护者和传承者,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这里的“吾党”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同行,而“耆硕”则是对年长学者的尊称。“贤劳合让公”则意味着在这些老年学者的辛勤付出面前,后辈应当谦逊学习,共同为文化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校书工作的艰辛与价值,也体现了对老年学者的敬重与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感。

作者介绍

祝廷华
朝代:清   字:丹卿   号:颜丞

字丹卿,号颜丞,出身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光绪廿八年中举,翌年登进士。选为吏部文选主事。目睹清廷腐败,以祖母病乞归。任江阴劝学所所长,致力于地方教育和实业事业。大力发展城乡教育。辛亥革命参加同盟会,任分部部长。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二十馀种。为传承与发展文化作出了贡献。沦陷时期,日伪威胁利诱,主持维持会,均遭其严词拒绝。民国廿八年卒。
猜你喜欢

题方壶溪山胜处

万迭溪山万丈溪,两舟相逐过林西。

幽栖不作金銮梦,莫遣哀猿夜半啼。

(0)

题广信李通判梅竹画四轴·其四

姑射神人杂佩瑶,月明深夜许相招。

鹤声唤起瑶台梦,百尺琅玕雪未消。

(0)

用韵答夏威原绝句十首·其十

千金骏马五花文,可是南阳帝里亲。

圣代恩涵溟海阔,独怜烛武不如人。

(0)

闻元方辞典教之职为省府所留遂用前韵以慰其怀归之念安其传道解惑之心也·其一

济济群材乐育中,先生何待蜀文翁。

铜台声闻鸣皋鹤,泮水去留遵渚鸿。

照座青藜听夜雨,绕坛红杏咏春风。

化行俗美师儒力,看与苏湖两郡同。

(0)

太傅杨和王挽歌词二首·其一

先庙垂忠烈,孤童侈旧勋。

风云天策府,心膂殿前军。

汴猘渐台蹙,胡骄罽幕焚。

人亡汗青在,足以诏无垠。

(0)

杏花天.忆梦

云眠月醉青山卧。把好梦、背他偷做。

杏笺方欲双题和。忽被寒涛鼓破。

奈未梦、心情犹可。到梦后、凄凉怎过。

呼奴好伴挑灯坐。今夜梦来须躲。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