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松林间漫步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青山白水非新故”,以青山和白水象征永恒不变的自然景观,暗示这些景色并非新奇或过时,而是自然界永恒的组成部分。这里的“新故”二字,既指时间的变化,也暗含着事物的更迭,但青山白水依然如故,展现出自然界的恒常与不变。
次句“宜月宜风亦偶然”,则进一步阐述了自然景象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月光下的山川与微风中的景致,虽是自然规律下的常见景象,却也带有一种偶然性与不可预知的美。这里的“偶然”并非指不寻常或意外,而是强调了自然景象在特定时刻的独特魅力,以及这种美丽难以复制的特性。
后两句“阅尽死生情未瞥,闲看春色觉时迁”,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诗人似乎在说,他经历了无数生命的起落沉浮,但内心的情感并未因此而改变;他悠闲地观察着春天的景色,却能感受到时光的流逝。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阅尽死生”的冷静与“觉时迁”的敏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面对时间流逝时的平静与接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时间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上冢
吾叔邵武公,当年与我翁。
双陪闽蜀守,竹马走儿童。
归来知几日,相继归窀穸。
黄泥闭雪髭,欲会那可得。
叔家城北居,高栋亦彫题。
邀宾夕驻马,为母日烹鸡。
一朝桑海换,不能保子孙。
负薪冢上道,养鸭水边村。
我今六十五,仍高破角巾。
年年上爷冢,每每到孙家。
孙家留我坐,孙妇办汤茶。
以我上冢牲,啖孙且满引。
绕篱黄蝶飞,抽篱高碧笋。
起视檐西东,分檐住蜜蜂。
问蜂窠几许,四十还有馀。
窠窠如不败,胜我十亩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