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参禅(cān chán)的意思:指修行禅宗,参悟佛法,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
风月(fēng yuè)的意思:风月是指风景和月亮,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或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可以表示男女之间的浪漫情愫。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可奈(kě nài)的意思:无法可奈、无可奈何
弥陀(mí tuó)的意思:指佛陀,亦可指佛教中的阿弥陀佛。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五湖(wǔ hú)的意思:指泛指全国各地、世界各地。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思净所作,名为《答问》。诗中表达了对佛教信仰与禅宗修行的理解,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句“平生只解念弥陀”,诗人自述一生只懂得诵念佛号,即“弥陀”,这是佛教中极乐世界的创造者阿弥陀佛的简称,意味着诗人将全部精神寄托于信仰之中。次句“不解参禅可奈何”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无法深入禅修的无奈和遗憾,禅修是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和觉悟的重要方式,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
后两句“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和谐社会的向往。他希望只要能拥有大自然的美好,就能实现内心的宁静与社会的和平,无需通过战争来维护秩序。这种思想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和与世界和谐的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的信仰体验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对精神修养和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崇教大师惠思归山
受知圣眷与谁同,师号封题寄梵宫。
为谢国恩来阙下,又承天泽去山中。
禅馀静对江亭月,吟苦凉生海树风。
若到赤城逢羽客,但言孤鹤在金笼。
闻高舍人锡下世
早掌纶言世尽知,岂期谪宦至于斯。
生前是客能投卷,死后何人为撰碑。
才佞万端应已矣,文章千古恐无之。
野夫旧句多蒙赏,昨日月思泪暗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