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用前韵和早梅二首·其一》
《又用前韵和早梅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杨时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楚国春归早,寒梅处处开。

和清艳冷,天与靓妆来。

东阁诗魂动,南枝岁律回。

萧然冰雪态,无处觅轻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冰雪(bīng xuě)的意思:形容极寒冷的天气或环境。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春归(chūn guī)的意思:春天回来了。

东阁(dōng gé)的意思:指官员之间互相勾结、串通,共同进行腐败、贪污等不法活动。

寒梅(hán méi)的意思:形容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能够保持傲然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和清(hé qīng)的意思:指和谐、清洁无暇的状态。

靓妆(jìng zhuāng)的意思:指妆饰美丽动人。

南枝(nán zhī)的意思:指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人或事物。

诗魂(shī hún)的意思:指具有诗意或诗人般的情感和才华。

岁律(suì lǜ)的意思:岁月的规律或节奏。

无处(wú chǔ)的意思: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或躲藏

萧然(xiāo rán)的意思:形容冷清、寂寞无人的样子。

翻译
楚地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到处都有梅花盛开。
月光如水,映照着梅花的清丽娇艳,仿佛是上天赐予的美丽妆容。
东阁的诗人被这美景触动了诗兴,春天的气息在南枝上复苏。
梅花的姿态清冷如冰雪,丝毫没有尘世的纷扰,难以寻觅到一丝尘埃。
注释
楚国:古代中国的一个诸侯国,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寒梅:冬季开放的梅花,象征坚韧和早春的到来。
月和清艳:形容月光下的梅花清雅而艳丽。
东阁:古代官署或私家住宅中的东侧厅堂,常用来宴请宾客或作书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作品,名为《又用前韵和早梅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氛围,以及诗人对寒梅的赞美。

“楚国春归早”表明春天到来的较早,而“寒梅处处开”则描绘了一幅梅花在寒冷中盛开的景象,显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品格。接下来的“月和清艳冷,天与靓妆来”通过对比月亮和天空的清凉与明净,传达出一种淡雅脱俗的情感。

“东阁诗魂动”表露了诗人被春光所触动,灵感涌现的情景,而“南枝岁律回”则可能暗示着对时光流转、季节更迭的感慨。最后,“萧然冰雪态,无处觅轻埃”用梅花在寒冷中不受尘埃污染,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追求高洁和清白的情操。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与寒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观念。

作者介绍

杨时
朝代:宋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猜你喜欢

虞美人·绮疏人把罗衣叠

绮疏人把罗衣叠。
岫幌铺残月。
宝烟细袅博山中。
梦惹暖红鸳锦、醉香风。
觉来犹记乘鸾处。
不是蓝桥住。
落花流水认前溪。
想见五云为路、静无泥。

(0)

虞美人·萧萧风竹千蛟舞

萧萧风竹千蛟舞。
云阁催诗雨。
中秋时节变新凉。
又是一番红叶、下三湘。
君如膝上王文度。
早晚乡关去。
绣香佳处且留连。
正好橙黄橘绿、未寒天。

(0)

虞美人·悲商吹尽枝间绿

悲商吹尽枝间绿。
绛萼含冰玉。
为谁搀早冒寒开。
应念天涯憔悴、挽春回。
玉壶自酌清漪满。
又识东风面。
夜深斜月印窗纱。
好在数枝疏瘦、两三花。

(0)

虞美人·归心正似三春柳

归心正似三春柳。
试著莱衣小。
橘怀几日向翁开。
怀祖已嗔文度、不归来。
禅心已断人间爱。
只有平交在。
笑论瓜葛一枰同。
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0)

虞美人·当年合德并飞燕

当年合德并飞燕。
涎涎无人见。
清魂沦入海棠枝。
料想天寒同著、翠罗衣。
同心佩带连环玉。
并髻云鬟绿。
谁教红萼自成双。
恰似新荷叶里、睡鸳鸯。

(0)

虞美人·秋深犹带秋初热

秋深犹带秋初热。
未放秋香发。
爱他楼下木芙蓉。
妆罢三千美女、出唐宫。
西湖虽小风光胜。
分得钱塘景。
这些林木这些山。
恰似三贤堂後、凭阑干。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