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李 廓 侍 御 赴 西 川 行 营 唐 /姚 合 不 道 弓 箭 字 ,罢 官 唯 醉 眠 。何 人 荐 筹 策 ,走 马 逐 旌 旃 。阵 变 孤 虚 外 ,功 成 语 笑 前 。从 今 巂 州 路 ,无 复 有 烽 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罢官(bà guān)的意思:罢免官职,解除职务
不道(bù dào)的意思:不合道理,不符合道德规范
成语(chéng yǔ)的意思: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由固定的词语组合而成,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形象。它们通常是由历史、文化、故事等背景衍生出来的,用来传递深刻的思想、道德或哲理。
筹策(chóu cè)的意思:
亦作“ 筹筴 ”。1.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老子》:“善数不用筹策。” 高亨 正诂:“筹策,古时计数之竹筳也。”
(2).犹筹算。谋划;揣度料量。《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已知 魏 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筴之臣无任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 孙子 筹策 庞涓 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南齐书·祖冲之传》:“加以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氂,心穷筹筴,考课推移,又曲备其详矣。”从今(cóng jīn)的意思:从今以后;从现在开始。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孤虚(gū xū)的意思:形容孤独空虚,无人陪伴。
旌旃(jīng zhān)的意思:旌旃是指古代军队中用来标志指挥所在的旗帜,后来泛指权力、地位、声望等高高在上的象征。
无复(wú fù)的意思:无法再复原或修复。
语笑(yǔ xiào)的意思:形容说话时带有笑意,意味着言辞幽默而诙谐。
走马(zǒu mǎ)的意思:走马是指乘马行走,也可指迅速行动或快速推进。
- 注释
- 弓箭字:指代征战的书信或战事文书。
罢官:辞职或被免官。
筹策:计谋、策略。
旌旃:旗帜,古代用于指挥军队。
孤虚:形容战场上的空虚或孤立。
烽烟:古代边境报警的烟火,象征战争。
- 翻译
- 没想到征战的书信,辞去官职后只剩醉眠。
又有谁会推荐计谋,骑马追随着旗帜奔跑在战场。
在那遥远的边疆,阵势变化无常,功业成就被人们当作笑谈。
从此巂州的道路,再也不会有战争的烽火弥漫。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告别亲友,前往边疆任职的场景。开篇“不道弓箭字,罢官唯醉眠”表达了对战争和武力生活的厌倦,以及官员在辞去官职后只愿沉浸于酒精中以求逃避现实。紧接着,“何人荐筹策,走马逐旌旃”则写出了官员被推荐升迁,必须骑马追赶战鼓前往新的任所的忙碌场景。
“阵变孤虚外,功成语笑前”这一句中,“阵变”指的是战争的变化,“孤虚”可能是指边疆的荒凉与孤独,而“功成语笑前”则预示着官员在完成任务后能获得赞誉和欢笑。
最后,“从今巂州路,无复有烽烟”表达了从此以后,在前往西川(今天四川一带)的道路上,将不再见到战争的烽烟,这可能隐含着对和平生活的一种向往或期待。
诗中通过对比官员过去厌倦武力生涯与未来的和平生活,表现了对边疆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反映出唐代官员们在调动任职过程中的无奈和牺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成化癸夘冬至谒陵与李宾之学士联句二十首·其六不寐有怀廷言司业时屠朝宗都宪遣人相闻约同行
烟火沉沉夜对床,山城寒漏觉偏长。
诗脾欲困频呼茗,旅梦初回更换香。
司业馆深谁共宿,中丞台远漫相望。
隔窗明月窥人处,犹似前宵在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