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深蕴禅理,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感悟。
“种种诸法皆心生”,开篇即点明一切现象皆由心所生,心是万物之源,揭示了禅宗中“心性本空”的核心理念。接着,“心自无生岂有法”进一步阐述,心本身并无生灭,何来法相?此处暗含“无我无法”的禅宗哲学,强调心性的清净与法相的虚妄。
“祖师来意我不知”,转而表达对禅宗祖师之意的不解,或许暗指对禅宗高深义理的探索与追寻。最后,“昨夜秋风扫黄叶”以自然景象作结,秋风扫过,黄叶凋零,象征着万物的无常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与前文的禅理相呼应,形成一种深刻的哲思。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禅宗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宇宙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独到理解和艺术化的表达。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公车待诏行送陈任夫北上
汉家礼乐中兴日,南海斌斌盛簪黻。
太丘华胄尚书公,帝曰司空朕良弼。
君为司空之仲子,奕代风云应时出。
纵横锦绮擅才华,参错玑衡富经术。
西行待诏金马门,五色纷纶彩毫笔。
况逢天子坐明堂,延引豪英揽八荒。
千言射策趋蓬观,七字能诗和柏梁。
雨露当春重沾洒,骅骝得路偏腾骧。
岂惟召入游梁客,君今文学称贤良。
此时送君向京阙,一尊且醉寒江月。
长途杨柳渐成丝,到日梅花尚含雪。
踌躇珠浦别,跌宕金门谒。
一朝安世诵亡书,看给相如尚方札。
西林篇寄安茂卿
璆山不断吴天碧,词客开林似安石。
长荡千家曲隑青,高楼一片五云白。
蒲溪兰坂槿为援,月榭风轩桂是尊。
已见吹箫迎竹浦,更逢移艇问花源。
万花拥袂何葱茜,几曲歌喉递流啭。
坐满佳宾北海欢,歌邀群从西池宴。
江陵幼妇竹枝词,清溪小姑桃叶诗。
谢公雅善洛生咏,胜在东山游乐时。
东山岂必终焉志,辟书四十膺朝寄。
看君长笑向西林,我诗更续琅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