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辙今何往,毕栖此最便。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蛮(bǎi má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人或事物。
参政(cān zhèng)的意思:指参与政治事务,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决策。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独觉(dú jué)的意思:指个人主观认识到某种情况或问题,而其他人却没有意识到。
宦辙(huàn zhé)的意思:指官场的事务和道路,也泛指官场的经历和历程。
蛮烟(mán yān)的意思:形容战火连绵不断,烟尘四起。
名家(míng jiā)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具有卓越才能、高超技艺的人。
日夜(rì yè)的意思:日夜指的是白天和黑夜,常表示时间连绵不断,不分昼夜。
容贤(róng xián)的意思:接纳有才德的人
天气(tiān qì)的意思:预测未来天气的报告
物情(wù qíng)的意思: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物品的情感。
乡心(xiāng xīn)的意思: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仲容(zhòng róng)的意思:指言辞得体,容貌端正,形容人的仪表出众。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送人之惠州》。诗中以送别友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与祝福之情。
首句“名家参政下,独觉仲容贤”赞美友人仲容在政治上的才能与贡献,暗示其在官场中的卓越表现。接着,“宦辙今何往,毕栖此最便”则转而表达对友人即将前往惠州的关切与理解,认为惠州是友人最适宜的归宿地。
“物情沧海俗,天气百蛮烟”描绘了惠州的自然环境,用“沧海俗”和“百蛮烟”形容惠州的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既展现了惠州的地理风貌,也暗含了对友人适应新环境的祝愿。
最后,“秪近啼猿树,乡心日夜县”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友人虽然身处异乡,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每当听到猿猴的啼叫声,便会勾起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巧妙地融入了对友人的赞美、祝福以及对友情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北风行
甬东十月北风烈,一夜千家尽为雪。
天明不见江上烟,日午尚觉行人绝。
愁云叆叇冻不开,孩虎野麋空饕餮。
东家老翁正僵卧,布被如冰脚如铁。
岂无曲突谁置薪,纵有鹑衣亦不热。
请翁甲子今几何,依稀似答耄与耋。
白头乱发垂不梳,欲语无声先哽咽。
犹言愿赐一国饥,不独但缓千丝结。
朝廷委输阴已空,东南民力谁知竭。
极伤赤子皆捐瘠,老骨存亡真一吷。
忆昔肃皇四十载,玉烛金瓯实掀揭。
千年河清圣人出,九地嵩呼天下彻。
拱默遥知八世旂,灵飞最慕三元诀。
已为神药吸天浆,更造金茎餐玉屑。
龙涎夜夜通赤霄,豹髓时时照丹闑。
阜乡亭上安期书,柏梁台中王母节。
谁知疥癣解为殃,不谓穷彝忽阽陧。
瓯闽吴越入战场,兴化明州势更切。
城南郭北悄无烟,万落千村尽流血。
烽火昼突甘泉宫,羽书夜射聊城臬。
天子按剑思颇牧,百道徵兵歼蠢?。
将军阵前衣缟出,司马辕门抱刃列。
材官递尽孤儿亡,更练强兵满江浙。
十万千金一日穷,课百输千万家灭。
可怜春燕却归巢,可惜春农生计拙。
杀气连天天亦昏,春风何处无离别。
以兹咬骨膏亦焚,涕泪已乾空有舌。
入国岂惟故墙高,问俗大半糟糠缺。
二十年来势不返,水旱饥寒重愁裂。
此身已知蝼蚁亲,孙子终饱豺狼穴。
君复何人肯见问,袒臂哀陈便永诀。
朔风怒号海水坼,穷户桷叶何惨冽。
老夫呵呵终日嗤,世事谑谑谁开说。
看君一片有心人,万一他年剖忠哲。
《北风行》【明·杨承鲲】甬东十月北风烈,一夜千家尽为雪。天明不见江上烟,日午尚觉行人绝。愁云叆叇冻不开,孩虎野麋空饕餮。东家老翁正僵卧,布被如冰脚如铁。岂无曲突谁置薪,纵有鹑衣亦不热。请翁甲子今几何,依稀似答耄与耋。白头乱发垂不梳,欲语无声先哽咽。犹言愿赐一国饥,不独但缓千丝结。朝廷委输阴已空,东南民力谁知竭。极伤赤子皆捐瘠,老骨存亡真一吷。忆昔肃皇四十载,玉烛金瓯实掀揭。千年河清圣人出,九地嵩呼天下彻。拱默遥知八世旂,灵飞最慕三元诀。已为神药吸天浆,更造金茎餐玉屑。龙涎夜夜通赤霄,豹髓时时照丹闑。阜乡亭上安期书,柏梁台中王母节。谁知疥癣解为殃,不谓穷彝忽阽陧。瓯闽吴越入战场,兴化明州势更切。城南郭北悄无烟,万落千村尽流血。烽火昼突甘泉宫,羽书夜射聊城臬。天子按剑思颇牧,百道徵兵歼蠢?。将军阵前衣缟出,司马辕门抱刃列。材官递尽孤儿亡,更练强兵满江浙。十万千金一日穷,课百输千万家灭。可怜春燕却归巢,可惜春农生计拙。杀气连天天亦昏,春风何处无离别。以兹咬骨膏亦焚,涕泪已乾空有舌。入国岂惟故墙高,问俗大半糟糠缺。二十年来势不返,水旱饥寒重愁裂。此身已知蝼蚁亲,孙子终饱豺狼穴。君复何人肯见问,袒臂哀陈便永诀。朔风怒号海水坼,穷户桷叶何惨冽。老夫呵呵终日嗤,世事谑谑谁开说。看君一片有心人,万一他年剖忠哲。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8367c69bcbd153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