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经咸阳城》
《经咸阳城》全文
唐 / 张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阿房宫尽客谁来,可惜连云万户开。

秦地起为千载业,楚兵焚作一场灰。

应知长者名终在,祇是生人意不回

何事暴成还暴废,祖龙须死项须摧。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阿房(ē páng)的意思:指追求权力、富贵而不择手段的人。

不回(bù huí)的意思:不再回来或不再回去

长者(zhǎng zhě)的意思:指年长者,尊称年长的人。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可惜(kě xī)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物感到遗憾、惋惜。

连云(lián yún)的意思:形容云层连绵不断,一片接一片。

龙须(lóng xū)的意思:形容人的胡须长而垂下来。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秦地(qín dì)的意思:指秦朝统治的地区,也指统治者的权力范围。

人意(rén yì)的意思:人们的意愿或心意。

生人(shēng rén)的意思:指不熟悉的人,陌生人。

万户(wàn hù)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的家庭。

一场(yī chǎng)的意思:一次事情或事件

祖龙(zǔ lóng)的意思:祖龙指的是祖先的龙,比喻非常伟大、威严的人物或事物。

作一(zuò yī)的意思:指做某种事情或从事某种职业,全力以赴,不分昼夜地努力。

阿房宫(ē páng gōng)的意思:阿房宫是指秦始皇的宫殿,也用来形容豪华富丽、宏伟壮观的建筑或场所。

鉴赏

这首诗名为《经咸阳城》,由唐代诗人张祜所作。诗中通过对阿房宫的描绘与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权力更迭、兴衰无常的深刻感慨。

首句“阿房宫尽客谁来”,以阿房宫的荒凉景象开篇,引出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叹。接着,“可惜连云万户开”一句,通过描述阿房宫的规模宏大,反衬其如今的破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惋惜之情。

“秦地起为千载业,楚兵焚作一场灰”两句,将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联系起来,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无情。秦始皇的雄心壮志最终化为灰烬,凸显了人类历史中英雄末路的悲剧色彩。

“应知长者名终在,祇是生人意不回”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思考,指出虽然历史人物的名声可能永存,但生者的意志却难以改变历史的进程,体现了对命运不可逆转的无奈。

最后,“何事暴成还暴废,祖龙须死项须摧”两句,直指秦始皇的暴政及其灭亡的命运,强调了权力的滥用必将导致自身的覆灭,反映了作者对暴政的批判和对公正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阿房宫兴衰的叙述,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权力、命运、历史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张祜

张祜
朝代:唐   字:承吉   籍贯: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   生辰:hù)(约785年—849年?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猜你喜欢

次韵陈协和判簿赠祝洞天真人二首·其二

淮南拔宅上青天,自昔经今有几年。

群真复迎缑鹤下,百怪却避温犀然。

冰瓯红进嵰山雪,香炉紫腾沉水烟。

蓬莱夜半见日出,榑桑只在东南边。

(0)

凤台怀古

凤去名犹在,龙蟠势莫过。

好春三月最,遗恨六朝多。

寂寞金莲步,凄凉玉树歌。

对花须痛饮,感慨欲如何。

(0)

汜水关上偶题

岩邑区区吝叔封,谁知相爱是相攻。

京虽不度非难克,祭吕何曾识此公。

(0)

施佥宪行部口占奉柬

今朝出郭看桑麻,载道歌谣事匪誇。

天上法星初弭节,人间甘雨已随车。

丹书历历烦申诫,白简棱棱惯击邪。

顿使西人谈美政,尽将光彩耀儒家。

(0)

寄谢杜德方兼简刘禀中

百五无家思不聊,北庄居士忽相邀。

石安原上春无限,杜老堂前酒正饶。

第二回圆怜月夜,不多人醉赏花朝。

临岐欲觅刘郎别,已入丹崖不可招。

(0)

送唐彦博县宰朝京

去思此日盈汧陇,试问同年得似无。

万里关河携一鹤,五城楼观蹋双凫。

封书客里春仍寄,别酒沙头晚更沽。

江上故人如问我,为言归思满江湖。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